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75

[ 范文开 文选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范文开

  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书有所思,方能有所得。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把这种质疑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段话明确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阅读的过程并发表独立见解。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爱好、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这必然决定了他们对所读文章理解的不同。例如学生在读了一则寓言《“公正”的狐狸》后,就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有的同学认为狐狸欺骗了小猴、小熊,独自占有了一碗水,太狡猾了;有的却以为狐狸聪明,它用智慧在大旱之年为自己争得宝贵的一碗水;还有的同学说,小猴、小熊如果能互相关心、爱护对方,就不会让狐狸占了便宜。对于学生们的不同见解我先给以鼓励,然后再引导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思、去辨。阅读是一个再创造、再认识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阅读应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们理当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才能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把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统一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行知结合”。他们的共同思想便是“学”胜于“教”。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东升小学]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