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各版本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因而倍受语文教师的青眯。我校开展“山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题研究已有两年,通过活动的组织,笔者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很好的挖掘本土资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增强学生活动的兴趣。
我县是鄂南山区县,这里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有八月飘香的桂花,有遍地生根的楠竹,被称为“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这里还有风景怡人的九宫山(国家级风景区),变化莫测的隐水洞(湖北省第一大溶洞)。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优势,我们分别开展了“探访桂乡”、“竹文化探究”、“走进九宫山”、“探寻隐水洞”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走进九宫山”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进行探究:1、九宫的山;2、九宫的水;3、九宫山的宗教;4、九宫山的名胜古迹;5、为九宫山做广告宣传。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发现了九宫山上的很多珍稀动植物,了解了云中湖的地质成因,知道了九宫山是中国有名的九大道场之一。学生还为各景点摄影并拟写导游词和广告词,诸如:“九宫铜鼓包,试与天比高”(九宫铜鼓包)“云在湖中走,湖在云中游”(九宫云中湖)等等。创作的广告词不亚于专业水平。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实验与操作,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学生获得了知识与技能,发展了情感与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笔者发现,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因为学生对这些资源不很陌生但又不太熟悉,有探究的欲望。另外,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长大立志建设家乡的愿望。
二.挖掘本土人文资源,突出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传统文化节日文化丰富多彩,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语文老师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找素材定专题,先后开展了“唱支山歌给你听”“通山方言研究”“家乡节日文化面面观”等综合学习活动。学生对山歌这一传统文化兴趣浓厚。我们让学生收集山歌歌词,学生收集了大量民间流传广泛的山歌并进行探究,学生探究后的感言是---我们惊叹这些农民伯伯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歌词讲究押韵,琅琅上口,大多歌词运用“比兴”手法,意蕴丰富还能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更惊叹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快乐中劳动在快乐中收获。这对某些以学习为苦的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赛歌会”男女生分组对唱,一问一答,一唱一和,这还需要学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这样的活动也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来源、资料的搜集、活动的安排、效果的评价等等,主动权全部在学生。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在自主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激发了创造的火花!
三.挖掘校本资源,突出学生活动的开放性。
我校校园设施齐全,校本资源丰富,校园文化长廊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风格各异,各类教学设施,各种教学与实习研究的基地等等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基地。此外,教师与学生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探究的对象。
在利用校本资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形式的开放。应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过程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二是场所开放。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空间(图书室、生物园)。三是结果的开放。即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和活动得出的结论要多样性。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拥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巴,拥有一个勤思考的大脑。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的空间,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扩大视野,扩展语文学习的形式和渠道。利用山区本土资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孔首珍,教师,现居湖北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