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630

[ 唐国光 文选 ]   

求生叔,天佑平安

◇ 唐国光

  今年清明节前一天,久别家乡的我与在深圳工作的儿子以及家住县城的两位侄儿回湖南武冈农村老家为已逝世的老母亲砌坟立碑。事毕当日中午在堂侄家中吃饭时,二侄儿凑近我耳边低声说:“满叔,我们抽点时间去看看求生爷爷吧,他病得不轻,要瘫痪了。”我心中一咯噔,怎么会呢,他可是个硬汉呀!一提起他,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一幕幕场景。
  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偏远农村田野,一条小溪沟,一个身材瘦小的十来岁的少年,腰上斜挂一个竹编小鱼篓,手抓一个小木盆,在小溪低洼处淘水捉鱼。不到半个时辰,小伙子看那快要装满的鱼篓,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就是少年时代的求生叔,每逢周六下午我放学回家路过溪边总能看见他。求生叔是我们村里第一个考上县城中学的细伢子,由于家里父母年迈,生活窘迫,为凑足学杂费和生活费,他常常下水抓鱼卖来添补家给,好不容易读完初中,贫困的家境让他实在没法继续读书,只好中辍学业,早务农耕,养家糊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让他刻骨铭心,辍学后,他提前挑起家庭重担。
  身背一架老式铁桶喷雾机,手执长杆喷洒龙头,一忽儿高,一忽儿低,一个壮实庄稼汉在给柑橘树杀虫,除虫之后又在柑橘树下掘坑施肥。这就是青年的求生叔。求生叔由于勤劳好学研究种植柑橘,成为远近有名的专业户,每到秋天时分,黄橙橙的果子挂满枝头,一棵柑橘头年就能产出上百斤优质的果实,村内外数里的农民兄弟向他求教取经,他乐意传授。村民们更愿意把柑橘地让他承包,几年下来他每年秋天柑橘产量超过数万斤,勤劳致富的计划在一步步实现着。他不满足柑橘种植的成功,还尝试种植烤烟和泡桐树、稻田养鱼和圈养良种猪。求生叔的新思路、新技术、新实践源于他长期订阅农业科技书刊。他视野开阔,活学活用,尽管在探索中有困难有失败,但再多的困难、再多的挫折,压不倒这位硬汉。皇天不负苦心人,天道酬勤的日子终于来到,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银行的借贷变成了银行储蓄。心中的莲花开了,黝黑的脸膛放亮了,好一个青壮年时代的求生叔!
  会场闹声阵阵,笑声连连,村委会正在改选班子,村委会当时叫生产大队部。一个壮实的汉子被簇拥上了主席台,他就是当选出来的生产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大队一种二养的专业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刘求生同志在前天的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了党支部副书记,今天又全票当选了生产大队长,这是全大队党员和群众对他的信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顿时会场内外掌声、欢呼声、鞭炮声震天响,会后男女老少奔走相告。
  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和一辆银色的越野车停在村道口,车里走出了两对年轻的夫妇都带着一个小孩,这是求生叔的两个儿子带着妻儿回家看望父母了,求生叔两个儿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离开农村来到长沙省城,从事建材销售,由于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几年下来生意红火事业顺利。村里一位上了年岁的老人翘起大拇指说:“求生呀,你一辈子辛辛苦苦求改变生活,做梦也想富裕,如今你的后代求出了好路子,该享福了!”
  “满叔,我们去吧!”二侄子提醒我该去看求生叔了,我才打住了追忆的思绪,赶忙起身和孩儿侄儿一道去登门看望求生叔。求生婶见到我们来了,连忙招呼我们坐下来,递上烟茶。此时,我见到脸色苍白的求生叔从里屋中颤巍巍地走出来,见到我们时缓慢地抬起手招呼,激动地说:“你们这么多人看得起我,实在太感谢了!我身体﹒﹒﹒﹒﹒﹒”还没说完便哽咽了。我起身扶着他说,“求生叔,我们来看您了,这只是略表心意。”便掏出现金往他手中塞,侄子与孩儿也纷纷掏钱向这位可敬的老人表达心意,求生叔一再推辞,见盛情难却,还是收下了。我呆呆地凝视着求生叔那消瘦的脸,心情实在难以平静。好端端的一位钢打铁铸的汉子,辛苦操劳大半辈子的求生叔,年过花甲没几年,就被病魔缠上患了脑血栓,好在后代孝顺体贴,将他接到省城及时治疗,恢复较快,还算平安。我欲言又止,很想与这位“拼命三郎”式的硬汉子谈谈“一张一弛”的养生之道时,而此时却是多么的不适宜!我拉住求生叔的手,深情地说:“求生叔,您垮不了的,你永远是钢铁汉子,祝你早日康复,愿你多多保重!”
  掏心窝子的话成了告别语,祝好人一生平安。像求生叔这样的好人,愿苍天佑他平安!我心中默默祈祷,永远的祈祷。
  
  唐国光,高级教师,现居广州深圳。

求生叔,天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