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由于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讲评”的程序,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大都内容单一空洞,缺乏鲜明个性,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相去甚远。为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作文教学的方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突破口,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空间, 大力倡导个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注重作文讲评,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快乐事,以此解决写作课上“紧皱眉头,咬烂笔头”的尴尬局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只有学生对于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一种如痴如迷、乐此不疲的地步,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愿写、会写,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培养学生喜爱作文的兴趣,教师应从做好作文讲评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讲评,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让学生获得心理认同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篇学生作文,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生动,写了与众不同的内容等等,都应给予肯定,让学生树立作文好写、写好作文容易的信心。作文讲评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自觉写真实感的作文。同时,教师讲评不但要注意优秀的个体,还要关注中、下等生群体,不但要肯定一篇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求要适度,不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对学生习作的优秀作文除了进行范读、点评之外,同时可采用墙报、班刊的形式予以登载,对特别优秀的学生作文,教师可推荐给相关报刊公开发表,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体验写作的快乐,以此激励学生,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注重阅读与实践,开拓学生思维空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大都是文质兼美,或文笔清晰、或情深意长、或富有幻想等是典范的例文,是写作的最好范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对个性语言的品味,更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孤独之旅》的芦荡、鸭群、风雨等环境描写,《故乡》的杨二嫂、闰土等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文时用上教材学过的美词雅句,用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此外,满分作文选、获奖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范例,因为其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朴素易懂,更易于学生模仿。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性强的文章,接触多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掌握个性化的语言,对学生写作大有帮助。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生活,开拓学生思维空间,使之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材料,领会其中闪光的思想道理,然后指导他们形之于文,学生写作文时自然有话可说。注重实践,教师用心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积极创设学生对生活的直接体验机会,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让学生走出学校,把社会作为课堂,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等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了对生活的体验,作文时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同时,教师应多进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把平时训练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经常写一些书信、社
会调查、申请书、自我介绍等,提高学生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写作的愿望和兴趣。
三.少一些限制,鼓励学生自由写作
对于学生作文,为了克服学生作文的思维定势,教师对学生写作应少一些限制,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入手,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让学生获得多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启发学生通过相关的联想,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对学生作文少一些限制,教师应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事,这样以来,作文才会五彩缤纷富有个性。
对于学生作文,要求教师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习作。学生学习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自由作文,进行日记、随笔式的写作不妨为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在日记、随笔中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个性的人和事,有选择地记录下来,吐露心声,表达情感。同时大力倡导学生课外练笔,打破思维定式,长短不限,体裁不限,随时随地写,久而久之,则可自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正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少了一些限制,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尽情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发挥,作文才得以童话、寓言、散文、新闻访谈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文中既有学生生活的体验,又有丰富的想象,还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
四.发展个性,写富有个性的作文
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需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述见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写它的纯洁,也可写它的虚伪;写一件事,既可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表现;写一个人,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既可以先抑后扬,也可以先扬后抑。又如古人笔下的“落花”几乎都是悲凉凄惨的象征物,《红楼梦》在黛玉葬花时写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后令人伤心落泪。如果反其意而用之,借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立意,赞美落花,就会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来。教师对学生作文只要求有真情实感则可,其余不必有太多限制,在作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学生大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作文中倾诉对事物、对社会等自己独特看法和见解,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
培养学生个性,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写进文章,就成为一篇个性作文,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展示学生个性平台。比如教师在安排一些话题进行作文训练时,话题尽量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在拟题上,提倡自主拟题,让学生的作文命题具有个性色彩,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每次命题可以多命几道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在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主地选择,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
作文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既要充分尊重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强调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写出优秀的个性鲜明的作文来。
陈明彦,男,教师,发表文章多篇,现居贵州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