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567

[ 李 平 文选 ]   

语文综合训练教学设计

◇ 李 平

  教学目标:
  1.培养即兴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当众演讲的习惯。
  3.通过合作探究、写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勤于写作的思想
  4.培养学生公证、客观的评价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对活动流程的全面而又细致的观察。
  教学难点:
  1.学生在有效合作探究后的写作落实情况。
  2.学生中各发言员演讲的实施。
  活动所需材料:
  1、大白纸;2、胶带;3、彩笔;4、麦克风;5、播放机等。
  活动主导者:
  两名教师。
   活动参与者:
  45人左右的学生。
   活动时间:
  100分钟左右。
   活动具体步骤:
  一.分组(将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按1,2,3,4,5,1,2,3,4,5,……报数,之后让报相同数字的人各组合成一个小组。)(5分钟)
  二.各小组分工(3分钟)
  各小组成员自行分配角色。此角色可分为组长,发令员,记录员,发言员,噪音控制者等。
  三.活动前准备(5分钟)
  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监督下,按发令员的口令做这样一个游戏:即发令员喊“坐下”时,组员可站起来;发令员喊“站起来”时,组员可坐下;发令员喊“大”时,组员必须按小圆圈;发令员喊“小”时,各组员必须按大圆圈,如此再三,各小组产生出1名违令者,以之参加下面的活动。
  四.我以我眼观万物(15分钟)
  各小组派出1名先前游戏的违令者来参加“扳手劲活动”比赛。此比赛进行时,先抽签分组,进行分组赛,赛后再进行决赛。裁判由小组组长担任。当然为显示公平、公正性,各裁判可避免参与本组的裁判工作。
  在进行扳手劲比赛时,各小组未参赛的成员自然成为观众。要求各个观众倾注全神观看比赛,以之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效果。
  五.我以我手写我心(30分钟)
  “扳手劲”比赛结束后,老师令各个小组拟出最具本组特征的组名。随即要求各个小组在其组长的有序组织下,对先前的“扳手劲”过程回味,梳理,讨论。之后,由各组成员合写一篇与“扳手劲”比赛相关的文章。题目可以自拟。当然,所完成的作文可令各组的记录员用彩笔整理在老师所分发的大白纸上。
  六.我以我口述我志(35分钟)
  当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写作任务后,老师即刻让各小组组长将该组大白纸上的文章张贴到黑板上。随即令各个小组选出一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组员次第登台诵读。在各小组展示成果时,老师要侧耳倾听,以便为以后的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七.评估(5分钟)
  各小组展示成果后,老师当堂对各个小组的创作及其“演讲”做出颇为恰切地评价。之后,评出最佳创作组及最佳表演组,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可对获奖成员奖励中国结或口香糖之类的物品。)
  八.教师小结(3分钟)
  上述活动,同学们都在一种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了平等、互助、合作、探究的参与式学习。从此活动中,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及能力得到了全面地展现和提升。我希望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大家要多阅读、多积累、善观察、勤写作、多交流,从而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及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李平,教师,现居甘肃庄浪。

语文综合训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