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542

[ 王观胜 文选 ]   

像王涣之那样矜持和自信

◇ 王观胜

  中国人几乎用了与王之涣诞辰相当的时间,才确定这个伟大诗人是北方之子。
  新旧《唐书》中均无王之涣生平事迹的记载,唐人芮挺章所编《国秀集》录王之涣诗作,对其生平只字未提。可见天宝、乾元时对王之涣知之甚少。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对王之涣的记述只有两三句。《唐才子传》虽有记载,但张冠李戴,王之涣写成了王之奂,籍贯弄到蓟门去了,生时弄到天宝年间。近人李根源献出家藏《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县尉太原府君墓志铭并序》,中国人才弄清了王之涣的生平。我们知道他祖籍山西太原,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七。高适在诗作《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中所称王七便是他。高适所作吹笛诗,就是全中国无人不知的《凉州词二首》中的一首之“黄河远上白云间”。另外一首知名度超过李白诗的诗是《登鹳雀楼》。
  从史书中对王之涣的记载来看,王之涣矜持寡言,不是一个性格张扬的人,用今天的话说他起码是一个不懂得自我推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推测:天下尽人皆知的两首诗,当时并非如也。这与王之涣的经历亦有很大关系。王之涣最高官阶做到冀州衡水县主簿(现在叫书记官,过去叫誊文公),婚后不久遭人诬告,便拂衣去官,游历蒲州(今山西永济,鹳雀楼所在)、洛阳、长安以及西域。王之涣在家闲居15年,后在亲人和朋友的多次劝说下,又出任文安县尉。在即将进京当官时身患重病,于55岁(742年)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猝死。王之涣生前身后,典型地诠释了罗丹的老师法国动物雕塑家里尔的一句话:“你不可能同时是伟大的又是幸福的!”
  我们现在只能感谢当时编撰《全唐诗》的学士们是比较英明和伟大的,他们最了不起的一点是:不考虑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唯诗的艺术质量是瞻。尽管王之涣一生很不幸福,但关于他与高适、王昌龄旗亭听歌的传说,可以看成后世人民对伟大诗人幸福的补偿。这个故事无论是从流传的宽广度,还是从知名度讲,在文学故事方面,都是最悠久和最经典的。
  我们现在研究文学史,知道王之涣、王昌龄、高适是当时齐名的三大边塞诗人,但当时社会不一定这样认为。旗亭听歌的传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一块出游,走到一个旗亭时,听有歌妓唱诗(唐诗大多可吟唱)。三人比试看唱谁的诗被唱得最多。一个歌妓一开口便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个歌妓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是高适的诗。被唱过诗的俩人盯着王之涣,王之涣语气平淡地说:那个最美丽的姑娘如开口不唱我的诗,我永远不与你俩争衡,也从此停止写作!
  第三个最美丽的姑娘一开口便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
  
  (选自《美文》2009年第12期)

像王涣之那样矜持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