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宽广的胸怀。
识记其代表作。
(2)能力目标:体味诗化的语言所蕴涵的哲理性。
(3)情感目标: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友谊观。
教学设想:
(1)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评为主要教学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点:鉴赏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的悼念之情。
(3)难点:探究诗化又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及深层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雨果简介;巴尔扎克简介。
请同学自读注释①,了解相关信息。
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创作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革命导师恩格斯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书中91部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三.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问题设计一:一读:请学生默读、把握文章脉络:
明确:哀悼——评价——赞美。
问题设计二:①哪几节表达了对巴尔扎克的哀悼?请学生概述。
明确:(1~2)悼念逝世。
②哪几节表达了对巴尔扎克的评价?请学生概述。
明确:(3~9)评价贡献。
③哪几节表达了对巴尔扎克的赞美?请学生概述。
明确:(10~12)生死观。
四.品味语言,深入探究(提问、讨论、点评,师生互动)
(一)二读:学生朗读1—2节
问题设计:①面对伟人的逝世,雨果先生在演讲中用了怎样的称呼?
明确:思想家、作家、天才、精神统治者。
②怎样理解“精神统治者”?
明确:极高的评价,高度概括巴尔扎克光辉的一生。
③我们中国有“精神统治者”吗?
明确:中国的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大成至圣文皇帝。
④找出评价巴尔扎克成就的句子,并说明论证的方法。
(二)速读3~9节,找出文中概括巴尔扎克成就的句子并讨论。
①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②一部历史书;③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④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发掘内心、解剖激情;⑤崇高而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
明确:①②③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克是“超群的小说家”。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大师”。④赞美巴尔扎克伟大的人格。揭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使命,作为文学大师,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人性的丑陋,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唤醒人们反思,起来改造社会现实。⑤赞美巴尔扎克的成就,文学上无比辉煌的令人景仰的功绩。
(三)学生集体朗读12节。
问题设计:①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英年早逝作了哪些深刻的思考?
明确:探寻生命的意义,把自己的仁爱奉献给国家和民族,才能永垂不朽。
②同学们怎样认识生命的意义?文天祥、李清照是怎样描述生命意义的?
明确: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诵出: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板书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 雨果
一.文章体裁:悼词、哲理散文
二.文章脉络:哀悼———评价———— 赞美
三.文章内容:悼念逝世、 评价贡献、生死观
四.写作特点:情理交融、文情并茂
李国胜,教师,现居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