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628

[ 果兴亚 文选 ]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谈

◇ 果兴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改变教法,加强学习过程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
  学,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1.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强。为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2.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中高年级有些教材中,可以把要讲的新内容编成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操作或自学课本。系统的思考提纲,对于学生想要干什么、观察什么、做什么都有一定的指向,学生按照这个顺序去自学、去思考,就能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由学习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
  3.组织“合作研讨”,让学生在多项交流中参与。“合作研讨”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有组织、有指导地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存在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4.精心设计,激活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它对于启迪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深化思维。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组织练习的目的性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各年级的独立性,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口、动手完成练习的空间,新奇的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性的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热爱、尊重、理解学生,才能满足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中,应创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理解与爱护。他们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
  只有在教学中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果兴亚,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