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613

[ 张明同 文选 ]   

我的感恩教育片断

◇ 张明同

  “感恩”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传统美德,“感恩”也是人生一课。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新课程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的内容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生活实践中。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对学生的教育活动。
  感谢父母——从孝心开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感谢老师——从真心开始做一个尊敬师长的人
  感谢同学(朋友)—从关心开始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感谢社会(祖国)—从爱心开始做一个奉献社会的人
  感谢自己——从信心开始做一个珍视生命的人
  
  二.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1.感恩教育的宗旨:讲感恩故事,明感恩道理,让学生学会感恩。
  2.感恩教育的口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一种责任。
  3.感恩教育的形式:在思品课的养成教育中穿插进行,灵活多样,突出主题。
  4.专项备课,专题研究,收藏资料,积累经验。
  5.鼓励学生做感恩的人,凡事感恩,学会感恩。
  
  三.教学案例举隅
  
  2008年4月3日上午第四节课是七年级(3)班的思想品德课。主要内容是小结第二单元——情感世界。根据教学设计安排,教者在班上搞了一次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感谢父母——从孝心开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我在梳理单元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理出情感世界里对父母的那份情感。我指名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朗读我事先备好的《感恩教育材料汇编》中的第10篇材料:《给卖唱父亲的一封信》。要求是: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一位清华学子写给父亲的感恩信。思考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感恩于父亲的,对你有何启发?
  当那位同学将书信读完后,我说:“一位成功大学生的背后,就有一位在街头卖唱的父亲的鼎力支助。作为父母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像那位同学一样,学会报答父母亲,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上面是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信,下面我想听听在座的中学生对父母最想说的心里话(哪怕是报怨的话),我期待着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愿意动口还是动笔?”学生齐声说:“动笔。”“好,我们的同学不善言讲,那就给十来分钟的时间,每人写一封短信,然后我们交流学习。”
  时间过了十二分钟,我巡视发现,有部分学生已完成了写作任务。我就叫一位男生上台宣读《给打工父亲的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一辈子也还不清父亲的债!”我说:“同学们,这位同学所谓的给父亲还债,我理解是对父亲的报答,也是感恩的朴素说法不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对!”
  第二位上台交流的是一位女生,她的妈妈常年在学生灶上当大师,常年起早贪黑,热水一阵冰水一阵,极度劳累,都得了关节炎病,晚上睡不着。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给妈妈写了一封感谢信,让她注意多休息,保重身体。听罢我点评说:“这位同学对母亲是知恩图报的,她是孝顺妈妈的好女儿,她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妈妈,谢谢你的发言。”
  第三位上台的是前面给全班同学读信的那位同学,他是品学兼优的班干部,他用最短的时间写出了最长的信。他读着读着,眼前的气氛慢慢凝重下来了,他的灵魂深处的血液流动着,肺腑之言溢于言表,断珠似的泪珠夺眶而出,滚落在信纸上。如泣如诉的实心话,感染着同学们,教室里宁静极了。一部分同学低下了头,不断地擦拭着眼泪,老师也被现场感动了,强压着泪水。我拍拍这位同学的肩膀说:“好样的,这洗心革面的泪水,是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也是情感世界最诚挚的表达,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父亲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行动,他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感恩一课’。”快下课了,我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暂时交流到这儿。只要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无论长到多大,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该感恩的人的。没有交流的书信,让课代表收起来交到我办公室,我要整理成一份《感恩教育活动报告》,下课。”
  人,这一生,学会感恩太重要了;人,这一辈子,该感恩的事太多了。我的“感恩教育”系列已是我教育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在语文课堂上,有时也在班会上。
  
  张明同,男,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我的感恩教育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