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562

[ 余松庭 文选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 余松庭

  一.导读,激趣入题
  
  法国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说:“黄金是这世界的人要顶礼膜拜的唯一力量。”“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吗?”“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也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法国优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以上投影、板书文题、作者)
  
  二.跳读,复述故事
  
  1. 跳读。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教师明确:
  贫:坏蛋、流氓、无赖 (恐怖)
  富:正值、良心、好心有办法 (希望)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恐怖)
  教师简要反馈,然后归纳:这些称呼代表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而这些称呼因于勒的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2.复述。学生速读全文,在明确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复述故事梗概,了解于勒的三度起落浮沉,对菲利普夫妇的三种不同态度。
  
  三.品读,剖析人物
  
  学生精读全文,品读思考:
  1.“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呢?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父亲”的这句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的盼望之情。这“永不变更”的话一方面给读者留下悬念,一方面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反映了菲利普夫妇对金钱的痴迷心理。
  2.当见到于勒时,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话时的“结结巴巴”和母亲说话时的“吞吞吐吐”的?
  “结结巴巴”形容说话不连续,不流畅,说明父亲内心恐慌至极;“吞吞吐吐”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表现出母亲担心眼前这个人是于勒,但又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的心理,是发财梦使他们不敢正视现实而自欺欺人。
  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我”是作者?
  作者很具匠心,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对世态炎凉的愤懑。这是一句饱含讥讽的心里话。“我”是小说的第一人称,一个见证人物,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这样就显的更加可信。在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孩子身上,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良知的呼唤。
  4.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次要人物于勒的人物形象。
  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一切以金钱为转移,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有精细、刻薄、泼辣。
  次要人物于勒,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贫困到有家难归,有国难回,但他不愿意再去拖累别人。
  
  四.拓读,提升感悟
  
  教师投影展示小小说“一元钱的故事”(节选),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和下文,有何异同?
  
  五.重读,加深印象
  
  重温课文,哪一段文字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课文以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_”来展开故事情节。
  2.这篇小说话题是“钱”,请课外收集古往今来关于钱的论述,并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发挥你的想象,以“于勒叔叔发财回来了,”为题,写300字的短文。
  
  余松庭,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