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概念划分标准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儿童生命教育涵义理解的不同,但总的来说人们对儿童“生命教育”概念的核心的理解是相差无几的,正如《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生命教育涵义的陈述中所认为的那样,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全人教育”,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孩子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从观察与分享生、老、病、死的感受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体会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最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从生命教育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是有关人的教育。
一.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案例一:2003年甘肃双城镇6名中小学生由于与父母发生口角先后自杀。(http://www.zhjtjywcom//u/7273/archives/2009/2009414153231.html)
案例二:据调查,北方某大城市,每年自杀的中小学生约有30~50人左右;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地区,九个月内,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13起,3人抢救无效死亡……(http://www.xcjj.net)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使得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儿童,思想状况极不稳定,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情感压力时,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式,而对儿童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得儿童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导致了儿童视生命如“粪土”。因此,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落实儿童的生命教育
教育儿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学校和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使得儿童学会热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知道尊重生命。
(一)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自身知识经验也较欠缺,导致了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儿童阶段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儿童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儿童热爱生命。
在开设儿童生命教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从周围环境中对动植物生命的关爱开始着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儿童学会欣赏生命,感悟生命,从而善待和爱护生命。同时由于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老师,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
(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积极营造一个有爱的氛围,为儿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他们拥有对世界的乐观感受和幸福的生命体验,唤醒他们愉悦的生命情感,对自我、他人乃至大自然都充满爱。使得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
(三)通过社会实施生命教育
社会在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社会要为开展生命教育创造有利的现实条件,比如成立专门的生命教育机构。其次,应加强儿童的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使儿童懂得讲权利和义务,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和品格,增强儿童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问题。因此,教育应是关于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让学生在与外在环境交流时“珍惜拥有”、“心存感激”。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冯维.论幼儿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6).11~14
[2]林冬妹,生命教育途径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9(8).38~39
[3][5]唐林翔.青少年生命教育探析[J]. 郧阳帅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104~105
[4]张云飞,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J].探索与争鸣,2003.(4).37~39
[6]陈丽芳,浅谈生命教育[J].教育艺术在线,2009(6).51~52
任春茂,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