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教授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Blended Learning”可以译为“混合式学习”,意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Margaret Driscoll (2002)认为, “Blended Learning”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①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②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③将任何一种教学技术(如录像带、CD-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④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
1.“Blended learning”的翻译课堂设计理念
我院目前与北京赛尔毕博公司合作进行百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工程,笔者有幸利用这个机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在受到“Blended learning”的启示后,笔者将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学生首先在传统教室中获取足够的先备知识,也就是相关的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概述;教授结束后,教师发放给学生热身任务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
着重强调一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学习策略以及评价方法;然后,学生进入网络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测试和虚拟课堂的演练,学生实现阶段性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学生3-4人组成翻译工作坊,完成篇章翻译;最后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和网上讨论,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翻译的成果、讨论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日常公告、成绩管理、交流平台、网络课堂、虚拟课堂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性反馈。
2.“Blended learning”的翻译课堂设计方案
翻译能力不是教出来的,翻译能力是练出来的。应用Blended Learning”理念的翻译课堂设计方案如下:
2.1.教学内容
“Blended learning”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根据韩哲教授的统计,目前的翻译教材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译论不足(张美芳2001,陈宏薇1984,劳陇1996),二是译例欠佳(黄忠廉1997,刘全福1998)。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每名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因而在教学课程中要分别对待。如何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翻译的教学内容要打破长期以来都是由任课教师指定的局面,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教师的自身归纳总结、不同教材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决定教学内容。
师生可以共同根据教学大纲,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翻译材料、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教师与学生把一些反映翻译技巧的句子翻译与常见翻译结合,如说明书翻译、报价单翻译、电影字幕翻译等等。因为翻译的技巧如果没有运用,只是屠龙之术,与其按部就班地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不如脚踏实地地翻译英文或中文。同时,高职学生普遍自制力不强,仅仅教授翻译理论和传统的报刊文学翻译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激发他们旺盛的翻译热情,可以通过奖励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搜索最新的时事新闻、影视资源、颁奖典礼、公共演讲等,这些资源的共同特点是通俗易懂,口语性强,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能够寓教于乐。
2.2.课堂设计
(1)学生在传统的教室学习足够的先备知识,教师讲授部分翻译理论与技巧,学生完成热身任务;
(2)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点击“教学任务”栏目了解翻译任务:在单元资料中介绍大量翻译素材,形式有文字、音频、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每一个单元的素材分别有口语翻译、经典句型翻译、英文故事翻译、学生自主提供的新闻翻译等;
(3)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点击“中外交流”栏目掌握翻译任务里的中外文化差异:在翻译教学中笔者发现应着重培养学生中西文化修养,加强文化差异教学。教师可在网络课程资源库中设置中外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宗教,政治,习俗等。这些中外文化内容与翻译的素材是相关的,并且也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
(4)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点击“作业测试”栏目研读核心单词、短语、句子的翻译:学生在研习了大量翻译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到练习单元,这里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的学习流程功能,即学生必须在完成浏览素材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练习单元的学习。练习中提供同类翻译方法的若干句子,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
(5)学生进入“虚拟课堂”,以较快的速度翻译出教师给出的句子,教师进行当场点评,这是翻译活动的核心环节,因为学生的翻译水平在这一环节将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按顺序一个一个的给出需要翻译的英文或中文句子,学生在看到任务指令后,迅速行动,把自己的翻译作品键入电脑,同时教师与所有同学都可以看到翻译的结果,教师根据翻译的结果,当场点评,赞扬优点,分析翻译错误的原因。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要给完成优秀的学生马上加分,这样能够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在2008年10月20日的虚拟课堂记录:
老师 王颖:第五批奖励已送出,请同学们翻译6.Do I have the letters'A-T-M' tatooed on my forehead?2008-10-20 下午03时19分18秒
学生 陈尘:难道我额头上写着A-T-M么?2008-10-20 下午03时20分09秒
学生 陈桂平:是不是我有ATM纹身在额头上?2008-10-20 下午03时20分24秒
学生 陈桂平:我是ATM 吗?2008-10-20 下午03时20分58秒
学生 谢卓成:我不是自动柜员机!2008-10-20 下午03时20分59秒
学生 周薇:我可不是A-T-M?2008-10-20 下午03时21分03秒
学生 江威:我的额头上有写着我是提款机吗?2008-10-20 下午03时21分15秒
学生 贺文洁:我的额头上有纹着ATM的字迹吗?008-10-20 下午03时21分21秒
学生 曾中夏:我额头上贴着ATM 的字条吗?08-10-20 下午03时21分28秒
学生 廖旭裕:我的额头上没写着ATM!?2008-10-20 下午03时21分46秒
学生 陈桂平:我额头上纹着“我是提款机吗?”2008-10-20 下午03时21分47秒
学生 陈尘:我不是自动提款机!2008-10-20 下午03时21分51秒
学生 巫伟鸿:我的额头上有纹着自动柜员机吗2008-10-20 下午03时22分19秒
学生 邹睿:难道我是自动款机?2008-10-20 下午03时22分26秒
学生 江威:我的额头上有纹着我是提款机吗?2008-10-20 下午03时22分32秒
老师 王颖:very good, 我荣幸地宣布周薇,陈尘,邹睿同学获得第六批奖励。2008-10-20 下午03时22分40秒
笔者当时的讲解概述如下:这是好莱坞青春片“Bring it On”里面的一句台词,请同学们点击视频,仔细聆听,试图用中文翻译出最接近的意思。请注意这是一句口语化的句子,所以要注意句子长短和前后语境的问题……, 最后恭喜周薇,陈尘,邹睿同学获得第六批奖励。
(6)学生组成翻译工作坊,完成最后的篇章翻译任务。通过网络课程中的小组功能建立翻译上作坊(WORKSHOP),学生们相互交流,通过合作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翻译工作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译工作坊中,要求小组的成员通过共同讨论、分析、总结来完成一项篇章翻译任务,这一过程锻炼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翻译作品完成后,需公布在网络论坛上,学生们开始评论并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
(7) 网络课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学生们需从这些讨论中选择一个主题写成约二页的报告。每份报告可由3-4人的小组共同完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上交。这份报告中可以记录下翻译过程中的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例如:翻译理论的运用、中英文化的差异、不同文体的措辞等。这些记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给教师以启发,师生共同进步。这也正是“Blended Learning”翻译教学模式中学生、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之一。在下次课堂讨论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在线讨论最受关注的主题。
3.“Blended learning”的教学评价
“Blended learning”教学评价应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与网络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理念。传统课堂的考勤、作业、课堂表现作为考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练习、网络论坛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虚拟课堂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巩固知识;最后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的调查管理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课程设计的优缺点等进行360°全面评价。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
4.结语
“Blended Learning”的翻译课程可以解决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同时,翻译网络课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自主得在翻译资源库中自学,不断提高翻译水平。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翻译,共同酝酿出最优秀的论文。学生通过不停的练习,不断地翻译,逐渐具有文化意识,锻炼成为能够进行基本翻译的交流人才。“Blended Learning”的翻译课堂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哲.论翻译教材中译例的编选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2004,(3)
[2]田世生 傅钢善. 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 [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3]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英译汉教程》教学方法提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4]叶苗.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 [J].外语界,2007,(3)
王颖,广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