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574

[ 马建平 文选 ]   

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探讨

◇ 马建平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图、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进入语文教学,可说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可等闲视之。
  多媒体教学在当地语文教学中有着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计算机多媒体就是这样一种值得重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加上教师的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够有效扩充语文教学内容, 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打破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 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的能力, 拓展思维空间。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 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 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 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种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当地的语文教学中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挑战与不足之处,很多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华而不实
  
  当地有的教师为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不顾一切地运用所能运用的媒体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虽然大开眼界,但是教学效果一般,尤其在知识的迁移运用方面。教师只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注重外表,忽略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二.教与学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计算机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稀缺的教学资源,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也会造成教学的失败。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要适量,二要恰当。一般说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要恰当,其总时间量应加以控制。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材料,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又要与理论相一致。若画面过于丰富,会喧宾夺主,反而涣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若用学生不熟悉的材料来说明知识,学生会更易理解;如果材料、理论分开,学生不知所云。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材料的选用,一定要科学合理,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
  
  三.读书声被渐渐遗忘
  
  假如教师在图像、视听等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那么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同时,语文课堂上的范读被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取而代之。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往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但是语文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通过对多媒体在当地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讨,我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另一次革命。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忧的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难题。所以,对于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当地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尽量避免与减少其弊端与糟粕,使其更好地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马建平,教师,现居甘肃张川。

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