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2期 ID: 156592

[ 杨永良 文选 ]   

作文讲评中教学目标与结果背离的诊断

◇ 杨永良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明确而直接,即针对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经验总结、错误更正、不足弥补和作文规范的引导。它是通过学生实际写作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因如此,作文讲评在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受到普遍的关注。但由于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把作文讲评仅仅作为作文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使作文讲评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无法充分发挥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作文讲评本身成为了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使我们不得不对作文讲评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这样看起来非常明了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标的张显性与实际操作的错位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作文讲评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明确,而且非常直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达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有许多目标是间接的、潜隐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甚至是教师并不明确或知晓其目的和价值,而当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目标而必须利用或激活所有的积累时,那些从当初间接的和潜隐的目标所获得的知识才发挥作用。以这类间接的和潜隐的教学目标出现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往往很容易被忽略、被淡漠,教学效果的保证也就有更大的难度。而作文讲评的目标是明确的、张显的,不仅教师明确学生也都明确,因此其操作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归。按照一般性理解,作文讲评是最不容易出现偏差的教学环节。但由于许多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并没有在观念上获得真正的解放,加上在教学中旧有教学经验的习惯性延续、传统教学方式轻车熟路的重复,就导致了作文讲评这个具有鲜明目的性指归的教学环节背离了它的教学目标。甚至走向目标的相反方向,即当作文讲评成为多余的教学环节时,它对写作精练性的要求便在教学形式上作了否定。实际操作上的错位,主要体现在教学操作与教学目标的错位和教学操作与新课程理念的错位。在具体操作中,作文讲评往往脱离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程序化、简单化非常明显。第一步说某一次具体作文的优点在那里,不足在那里,举出一些事例,很少作出分析。第二步让学生读好的范文,读后做一些说明式的点评。第三步对作文写作提出相应要求,从理论上讲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这种程序化、简单化的作文讲评,从步骤上看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尤其是最后根据具体作文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似乎更有针对性,但这些内容都是泛泛而谈,使学生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启示,由于作文讲评缺少针对性,使这个程序化、简单化的作文讲评只要将范文变化一下可用于任何一次作文。作文讲评操作上与新课程的错位,主要体现为程序化的讲评,扼杀了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个性要求,违背了写作多元化的规律。
  
  二.结果的重复与反思的缺位
  
  作文讲评目标是张显的,实际操作与这种张显目标的错位是明显的和突出的,对于作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影响是严重的。然而,这种情况从传统教学一直沿续至今几乎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人们总是不加思考按部就班的重复着。于是,作文讲评与学生写作便出现这样的怪现象:第一次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次作文中依然固我地存在。初一提出的问题,直到高三也得不到完全的解决,最后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定性的缺陷。有些问题几乎每次讲评中都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但只是提出而己,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少有人去想,更没人去深刻地进行反思。对作文讲评效果进行反思的缺位,使作文讲评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价值的缺乏习以为常,完成了作文讲评这个步骤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就完成了任务。一个教师曾经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无所用心真是到了极点,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总是把“旗开得胜”与成“齐开得胜”,我在三年中,有三次作文讲评都给他指出了,虽然有一次写正确了,但后来还是没有纠正过来。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案例,一方面教师指责有一定的道理,三次讲评三年时间,竟然一个错别字还没有改正过来,学生确有无所用心之嫌,但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已,为什么三年的时间,讲了三次竟然没有使学生对一个字的错误发生改变,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个教师自身在作文讲评过程中的无所用心了。作文讲评对学生写作缺少实效性,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这些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自觉地按照固定的模式重复着作文讲评的内容,当这种讲评效率低下的结果显示出来的时候,许多人又往往把矛头指向学生,这种缺少反思精神的作法,既是程序化、简单化作文讲评赖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根源之一。
  
  三.目标与结果背离的诊断
  
  作文讲评中,目标与结果的背离是明显的,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影响也是严重的。作文讲评的目标是单一和明了的,就是吸收和发扬学生写作优点,克服和改变学生写作不足,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这种单一目标为依据进行教学操作,其结果也必然是目标在不同程度上的达成。而实际作文讲评中为什么会出现目标与结果的背离的呢,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其根源进行探索。(一)作文讲评目标的异化。作文讲评的目标是明确的,但这只是教学规律和写作规律的要求,实际教学中这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已经异化成为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其异化的成因是在长期传统教学的运行中,过份追求形式因素以及教学模式化的影响,使许多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中努力寻找并施行能够体现某些方面的、带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并通过长期运行将其模式化为一种具有万能意义的实施方案,于是便形成了包括作文讲评程序化在内的一整套模式化方案,使作文讲评丧失了具体的针对性,成为一种缺少实际意义和价值是教学环节。(二)教师素养的欠缺和责任心的缺乏。即便是在传统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曾对作文讲评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提出质疑,只是由于大趋势的左右,而无法形成潮流,作文讲评中目标与结果的背离之所以长期存在并非单纯教育体制的原因,人的因素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具有充分的语文素养,他就能够认识到作文讲评程序化的种种弊端,如果他对教育事业有一份责任心,他就能够时时对作文讲评的结果进行反思,反思精神的缺乏,既因为素养的不足更由于责任心的欠缺,而这一点恰恰是作文讲评目标与结果背离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三)作文讲评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游离状况改变的渐进性。作文讲评作为整个教学的一项具体内容,他并不能独立于整个教学体制之外,新课程颁布实施之后,虽然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依然强大,作文讲评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游离作为传统教育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存在,在当下背景中依然具有存在的基础,因此对于作文讲评程序化的改变,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作文讲评目标的明确性与讲评结果与目标的背离,构成了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集中体现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在当下背景中的延续,因此,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进行改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最终发挥作文讲评功效、实现作文讲评目标的基础。
  
  参考文件:
  ①秦训刚 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秦训刚 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 年10月
  ②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③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2004年重印
  ④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⑤【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 王宏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2004年1月第四次印刷。
  
  杨永良,男,特级教师,现居内蒙古通辽。

作文讲评中教学目标与结果背离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