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对学生增长知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培养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完善,语文学科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在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除了给予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技能之外,还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但现今,有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都围绕着考试指挥棒来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当今的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高尚人格、有渊博知识和有高超能力的,只有这样全面的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语文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让学生体会先进人物的思想理念
在语文教科书里,有许多文学作品都包含有大量歌颂祖国、赞美英雄、宣扬真善美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例如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饱含真情、充满哲理的文章,它们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增强智慧,洗涤心灵。屈原在《离骚》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流露的报答、奉养祖母的孝顺之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现的身处逆境仍发愤,厄运中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言论都使人觉悟、感慨。此外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气;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惜英雄的情怀;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这些文学精髓,都足以滋养学生的心田。
教师讲课时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去讲解作家作品,而且要指导学生体会先进人物的思想理念。通过教学,不少作家的伟大人格和良好性情就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从而影响他们今后在生活中的行为。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会明辨是非
语文教科书里的小说、戏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古今中外,有好有坏、有美有丑、有真有假。如甘于淡泊的“布衣总统”孙中山、为爱情献身的刘兰芝和焦仲卿、追求荒淫奢靡生活的秦始皇、愚昧无知的华老栓、吃苦耐劳勇敢战斗的水生嫂、可怜的琵琶女、性情乖张的贾宝玉、追求精神胜利的阿Q、纯真可爱的英子、性格刚强的鲁侍萍、道貌岸然的周朴园、鸿门宴中优柔寡断的项羽、坚毅不屈的杜十娘、爱国忠贞的苏武……这些都是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若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对人物形象投以赞美、歌颂、敬佩、欣赏、喜爱、同情、可怜、厌恶、蔑视等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明辨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讲解莫泊桑的《项链》这篇课文时,我联系实际,这样导入课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追求美。一个人爱美、有虚荣心其实并不可怕,怕的是过分的爱慕虚荣,这往往会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项链》,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涉及到虚荣心的故事。”在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女主角玛蒂尔德因为丢了女友的结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代价,使小康之家坠入困顿,从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一个女人?她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一个灵魂深处具备优秀品质的女子为什么悲剧收场?学生
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玛蒂尔德是个诚实守信、坚忍顽强、恪守尊严、勇于负责、真实不虚伪但过分爱慕虚荣的女人。”对于女主角具有的优秀品质,同学们都表示值得让人尊敬,但对于她的过度虚荣,同学投以鄙视,并对她的下场报以同情。通过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和毒害,并表示要学习诚实守信的品格和遭遇厄运不沉沦,逆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塑造学生人格就是一方面。写作就是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意志或某些生活感受表达出来,把那些蕴藏于内心的东西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未定型,假如教师能够在写作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帮助他们确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真、善、美传授进学生心里,使他们品质健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因此教师引导好学生写好作文,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生应该在写中学习,写中思考,在写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一篇作文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立意。中学生作文的立意必须正确,就是指文章的中心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思、有意义、积极向上的、能给予他人启示作用,不片面、不偏激、不低级。写作与做人做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益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为文章定下正确的中心。反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很难写出中心正确、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在我这学期布置的作文题目中,有一篇是要求学生以“面对失去”为话题。有个学生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临近中考的时候,我才开始认真学习,但显然已经来不及。在一次睡觉前,我回想起往事,觉得自己很无知,荒废了学业。后来我和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我明白了,失去的日子已经回不来了,要珍惜好现在,不要再让遗憾重演。”对于这篇文章,我给了较高的评价。作文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小作者在文章中面对失去的事物流露出忏悔,在于对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深刻的认识。作者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班级的每一个读者。
在感恩节的时候,我还让学生写一封信给家长。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细想家长对自己的付出,然后表达对家长的感激。从学生的书信中,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的是浓浓的感恩之情。大多数同学都从此次作文中感恩父母,并审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做法。
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语文教师确实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又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发挥美育职能,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宋满荣,教师,现居广东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