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554

[ 汤晓亮 文选 ]   

诗歌教学一得

◇ 汤晓亮

  我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按传统教学思路去讲解一首诗,从写作背景的交代到诗歌意境的分析,再到诗句内涵的理解,几乎要占大半节课的时间,可台下的学生神情茫然,有的可能还是一头雾水,甚至找不到诗的感觉。面对这一现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如何提高诗歌课堂教学的的效率上反复琢磨,仔细钻研,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束缚,另辟蹊径,终于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我将这个思路总结为:以诗读诗。
  所谓“以诗读诗”,就是用过去课文中学过的、或老师在课外查找到的一些诗词名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新学的诗歌,让学生在优美诗句的熏陶下自然进入到新诗的氛围中,进而感受诗歌的奇妙意境,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快速的熟读成诵。
  下面,以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为例,谈谈“以诗读诗”在教学中的体现。
  一.引古诗作导入语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用丰富联想和想象创就的有奇妙意境的短诗,要读通诗意并不难,关键是如何进入诗的意境。于是,我就这样设计导入语:“夏日的夜空,月光皎洁,繁星点点,仰望星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以这样的开场白就是想给学生创设一个宁静、深邃的意境,接着,我随口吟诵出古代诗人杜牧的千古诗句“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把学生带入到那深远缥渺的星空中,让其思绪尽情畅想,以诗句的意蕴去感染其身心,这样,以要言不繁的诗句把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极大的激发起来。
  二.用古诗作高潮语
  在学习本诗的重点部分第三、四节时,诗人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我不失时机地问道:“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自由的吗?”学生答:“不自由。”“为什么不自由?”学生抢答:“因为他们每年只能鹊桥相会一次。”我随机加以引伸,来上一段独白:“是啊,一对恩爱夫妻,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远隔天河相望,默默地忍受分离的痛苦,正如古诗句所描述‘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那是多么的无奈和伤感啊”!我的这番说白,再次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尤其是所引诗句的内涵已帮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了牛郎织女的伤感与离情别恨,这就为我下面设计的讨论题“作者在本诗中又是怎样写牛郎织女的呢?为什么要对传说故事作那么大的改动呢?”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因为,此诗中描述的牛朗织女是可以“提着灯笼”自由来往的,与传说完全相背离。作者为什么要作那么大的改动呢?学生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我趁此机会给学生简介本诗的写作背景,这一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在讨论中很自然地体会到,原来这一改动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借此寄托作者的理想,这一理解诗歌主旨的教学难点凭借所引诗句掀起的高潮,被轻松的突破了。
  三.仿诗句拟结束语
  在学生进行联想、想像的课堂练习后,我学以致用,套用《天上的街市》中的句式,改写一节小诗,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所拟诗句是:“我想那诗歌的艺苑中,定然会异彩纷呈。不信,请看这张张笑脸,正是那含苞待放的花蕾。”以此小诗作结,既肯定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灵动的诗情,更诱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且与开头的引入语浑然成为一个整体,将教学诗歌的过程本身也点缀成了一首精美的诗。
  四.诵诗文强化记忆
  在诗歌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诗读诗外,教师的讲授语言也要力求精炼、优美,甚至诗化,让学生无不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感美。让学生陶醉在诗的海洋,尽情的去朗读、去感悟、去品味,这样一来,又何愁找不到诗的感觉呢?领会到了诗的美妙意境,学生背诵诗文的冲动自然也就更强烈了,而我们教学诗歌的目的就是要学生熟读成诵,所以,我在课堂的最后安排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由的诵读,大声的齐读,充满感情的朗读,分小组背读,让所有学生融入到读诗背诗的氛围中。最终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全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当堂背诵该诗。课后我再次抽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效果非常不错。
  这只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率语文课堂确非易事,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汤晓亮,教师,现居湖北通城。

诗歌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