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593

[ 张 燕 文选 ]   

简论信息技术对高职写作教学的影响

◇ 张 燕

  随着“教学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多媒质的写作内涵,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促进了写作的功用由应试到应用的转化。本人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简要阐释信息技术在这三方面对高职写作教学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了多媒质的写作内涵
  传统观念下,写作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而在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的现代的写作环境下,写作即以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为主广泛运用多种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前者的媒质是单一的即语言文字符号,后者的媒质是多样的除文字符号外,还包括声、光、色、图的符号,这些符号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运用,其参与写作活动的使用度越来越广,且表达效果更强。如写春节见闻、偶像简介、活动汇报等,在传统的写作手段下只能靠妙笔来生花,读者得静静地阅读积极地想像才能体会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而在信息技术的写作环境下,写作者可在文字符号之外配上音乐、相片,链接上实拍的画面,读者听着音乐,看着文字与画面,写作者的不少言外之意就能被轻松把握。
  多媒质写作内涵的构建,有利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写作教学现状来看,写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最厌倦的学习活动,对大多数老师来讲也是最不见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尽管不少高校将写作课课酬的难度系数定为1.2,但仍无多少主动请缨的教师。多媒质写作内涵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使写作教学主动适应声色已十分丰富的现代社会的表达需求,增强教学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使相对沉闷的写作教与学活跃起来。事实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电脑写作已不是简单地以显示屏和键盘来代替了以纸和笔书写的文字符号的输入与显示,而是兼具图像、声音、色彩的多媒质文本的创作活动,它使写作活动能更全面、更丰富地表达现实社会与人的内心需求。在多媒质的写作内涵指导下的写作活动,能更有效地表达写作者的写作诉求,该效能在各行业的职业写作与个人的博客写作中已较普遍体现。在多媒质的写作内涵指导下的案例呈现,势必突破单一文字媒质的呆滞,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习惯读图的年轻一代的阅读与表达欲望。适应现实的需求与激活表达的欲望,都有利教学效果的提高。园囿于文字符号写作内涵的写作活动,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也不可能有活跃的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十分便捷愉快。教师备课要找案例、练习题,甚至教案、课件,鼠标一点,整门课程的文件应有尽有;学生写作要找材料、例文,鼠标一点,资料滚滚而来,目不暇接。“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时,也因它形式的灵活和网页的多彩性而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⑴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互更有效。教师可利用网络在主机上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并给于及时具体的指导。如在进行“散文种类情况调查表”写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步:组员完成各项选择,并简单说明选择原因,第二步:统计小组选择数据,集中归纳选择原因。但到第三步:表格设计,不少学生无法设计较科学的表格,这时老师及时显示参考表格,不到三十秒大多数学生完成了表格下载,开始内容填写。学生则可通过网络下载练习题,阅读例文,通过网络上传疑难问题、上交作业,通过网络平台与同学讨论学习任务、交流学习信息、展示学习成果。如在完成“撰写班级简介”任务时,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材料:撰写个人材料(分个人与集体项目)清单,提交小组文件夹;从小组文件夹中下载材料,撰写小组材料清单,再次提交小组文件夹;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材料清单,提交班级文件夹;从班级文件夹中下载写作所需的材料。
  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交互过程与信息都能便捷地保存下来,为历时交互提供了可能。如在教写方案时,将保存的前几届学生撰写的“秘书节方案”及方案竞标的录像下传给本届学生,就很好地实现了针对性的历时交互。
  整个写作活动是开放的,材料是大家合作的结晶,教师在学生身边随时准备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网络也随时可提供写作的帮助。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写作的功用由应试到应用的转化
  大学之前的写作教与学,围绕的核心点是作文的评价标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好成绩,所以作文是“作”出来的,只要获得高分,虚一点假一点没关系。但进入大学后的写作教与学,围绕的核心点是现实的工作需求,最终目的是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所以作文是“做”出来的,功夫在文字的背后,虚一点假一点,会功亏一篑。在当下的职业生活中,人们的写作准备是漫长的精心的,写作工具是现代化的,它们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然而,写作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中文系毕业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都不太熟练,仍喜欢用传统的工具教授写作课程,这样就必然造成教学与现实的需求不一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教学,可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写作环境,学与用一体。
  计算机网络工具的使用,在学生层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效用:首先,让学生找到了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网络不仅可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资源与摹写范本,而且通过人机对话可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这样有利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其次,学会了文字处理与编辑技术。在表面上看,目前学生计算机运用的能力较过去提高了许多,其实相当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主要局限在游戏、聊天、下载歌曲、影视作品等娱乐方面,对文字的处理与编辑技术仍是相当匮乏,至于落后地区的学生则连文字的输入都有问题。在计算机室上写作课,计算机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分分秒秒都在使用,时间长了就能熟能生巧了,能写也能编辑美观得体的文本了。再次,学会了电子文本传递与分类保存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开放的,电子文本的传递与分类保存也是时时需要的,有需要就有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因而电子文本传递与分类保存技术基本是通过学生相互学习掌握的。最后,学会了增强文本表达效果的方法。在多媒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经常展示自己的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长期实践的效果证明,学生学会了用图、表、色彩及背景音乐等方法增强文本的表达效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这些效果,都直接指向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校的写作方式与职业写作的方式直接接轨,有助缩短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
  信息技术,给写作课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教学,教师必须以练带讲,让网络活起来。如果仍一味地讲,单调地写,学生会忍不住网络的吸引,偷偷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课是无法上下去的。除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外,写作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还需进行持久的深入的探索,才能解决困扰写作教学的新老问题。
  
  参考文献:
  ⑴付冬玲《利用网络写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年第4期 P166
  
  张燕,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教授,学院中文学科带头人。

简论信息技术对高职写作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