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606

[ 邓萍萍 文选 ]   

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邓萍萍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驱使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因或力量,包括阅读意愿、意图、心理需求、可望达到的目标等。积极的阅读动机能够驱使学生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开展阅读活动,表现出强烈的阅读主动性。即在阅读活动中,能够采用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正确的认识阅读目的、意义,积极主动选择阅读材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内外自觉地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并且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认真的思考问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阅读动机对主动性阅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学生没有积极的阅读动机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同样智力的学生,具有积极阅读动机,就可能表现出对阅读活动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否则,则会以冷漠的、完全被动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因此,从诱发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入手,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活动自身的兴趣
  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建立在浓厚兴趣基础上的。有了这种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就会真正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兴趣的培养大多从形式入手,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直观教具;录音、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媒体;角色表演、阅读竞赛、演讲等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阅读条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自然,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对阅读活动自身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对活动手段和方式感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需要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获得阅读成功的体验,来不断激活、加强,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教师要致力于使学生对阅读活动自身产生兴趣,特别是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才会逐步培养其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诱发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诱发和培养学生好阅读、乐阅读的情感
  阅读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愉快的阅读情感。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精心营造一种看似无意,实是有心的情境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一种愉快的阅读状态,主动的开展轻松愉快的阅读活动。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能够使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教学沉浸在和谐、愉快的情感氛围之中。当学生产生阅读情感之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有了热爱阅读活动的情感,才能够真正具有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利用激励和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度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促进内部动机的作用。学生往往是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表扬、认可而进行阅读活动,教师的微笑、赞许或一个象征性的奖品,都可能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重要的激励作用,成为重要的外部动机。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利用外部激励和评价措施,诱发和维持阅读外部动机,培养学生主动性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对学生阅读情况或成绩进行及时反馈,正确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适度的给予表扬与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结果,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成绩,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可以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问题,及时调整,自觉督促自己进行阅读活动。
  其次,适当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阅读竞赛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读书比赛、阅读问题抢答、读书笔记展览,复述阅读故事,等等。阅读竞赛活动一般需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它有利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策略,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更是教学中任何一项教改实验思想所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邓萍萍,教师,现居甘肃陇西。
  

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