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确实,写作是一种需要,它像吃饭、玩耍一样自然,却更重要。它给予我们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温暖。
可是,不少老师和学生把写作看得太神秘了,觉得它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其实,这是我们不够自信,不敢去尝试的结果。
说起来,我是个资质很平庸的女子,从来没奢望过自己能和写作怎样地握上手。但我喜欢当老师,喜欢表达一点想法什么的。就这样一点点地积累,我写出了3本书,以后还将继续写下去。我的学生已发表了1000多篇作文,涌现了大量的写作爱好者。这才我最自豪的地方。
其实,作文并不是达摩克利斯剑,它是一道家常菜,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快快乐乐地对待。
阅读开源:好山好水看不足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最强的民族,几乎都是最热爱阅读的民族,最善于阅读的民族。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没有一定的积累沉淀,写作就像空中楼阁。为开拓学生视野,我每周都会拿出一节课以上让学生阅读。同时,将阅读和摘记作为每天的常规作业。
在我们班,有一个班级图书馆。
班级图书为师生提供。捐献时在表格上写好姓名、捐献书名和价格,以便日后归还。在图书第一页空白处写上“我的主人——,我的旅程——”。鼓励大家多捐书,捐好书。每位同学每次允许借书多本,在表格上签好书名、借阅人姓名及借阅时间,并在“我的旅程”后写上借阅人姓名。
所借图书一般一周归还一次,最长不可超过两周归还,以便其他同学借阅;最短也不可在一周内归还,以保证认真读书,作好摘记,自觉保护好图书,并减轻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到期后仍需继续使用者可续借。
每月,我们都会评比出“明星书排行榜”和“阅读博士排行榜”,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明白读书好的道理。
此外,我还让学生参与有关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如:网络阅读的利与弊、班级图书馆的运行策略、课外阅读方法研究等。
活动激趣:留连戏蝶时时舞
活动,使校园生活更丰富;活动,使每一位孩子更投入。我非常相信活动的魅力。我的学生评价我时,喜欢说我们王老师很好玩,很有趣。其实,是我花样繁多的活动,让他们喜欢。比如:班团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沟通活动等。可以说,每一项活动,都是多层面的丰收。
班团活动,我一般由学生主持,根据学校安排或班级实际,确立主题。节目不妨个性、另类,展示自我、开开心心是最重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每个必做的,或展示过程,或展示成果,自得其乐。而社会实践则是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去敬老院、孤儿院是我们的必备节目,而闯菜场、走进新华书店、和民工交谈、卖报纸擦皮鞋助学、去餐厅打工等都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亲子沟通活动是我最注重的。我们请家长进课堂,也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去野炊、登山、烧烤,甚至做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的游戏。我还让学生保护鸡蛋、当孕妇,体会母亲的艰辛。同时,趁着节假日的契机,我让学生给父母朗诵诗歌、说出感恩的话,给父母洗脚、剪指甲等。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上课,尝尝当老师的滋味。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全新的作文素材,让他们觉得作文真的只是记录而已,并不必跨越高高的门槛。
师生同桌:花影妖娆各占春
教师给学生示范写作文,有一个名词叫“下水作文”。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下水作文)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够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导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我想,这种“下水”,说形象点就是师生同桌。师生同桌首先是将教师放到了和学生同等的位置,和学生一起体会写作的过程。这样,教师将更有作文指导的发言权。其次,教师是学生身边的人,一个可信赖、可接近的人。看名家谈构思,往往让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阅读教师的文章,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第三,同样经历的一件事情,比如学生上课、野炊以及课堂趣事、来自节日的问候等,教师的及时记录会给学生意外的感动。我喜欢写下这点点滴滴,放在博客上,放在班刊上,和学生一起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我的可亲,我得到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尊敬。
开放评议: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文,重要的是做真诚的人,写真实的文。这是我们评价作文的第一标准。学生作文中的“真”,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泼的“我”的灵魂。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爱,把心、把情,认真地糅进作文里。
学生的每次作文,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改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批改时,记下本次作文的情况,共性的、个性的,表扬的、不足的,为自己改后的点评课提供实在的依据。
同时,多建议,少代替;多表扬,少批评。每次点评课都让好几位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的“大作”,然后,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我主张写前不过分强调“章法”,写后则要博采众长。其间,更多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还让学生作文聊天,拿出我们的班刊《金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说说自己某篇作文的想法、经验,包括某个细节的设置,某句话的推敲。也让作文特别棒的同学点评班刊上的文章。同龄人来当老师,学生觉得特别激动和亲切,学习性更强。我还将学生的作文传到博客上,由大家来自由评论。看到自己的文章后面同学们真诚的评论,写作者是相当兴奋的,这种兴奋将催生出更灿烂的作文之花。
品尝成功:百般红紫斗芳菲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让学生品尝到成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在的热情。
首先是作文展读会和班级墙报。每周一节的作文展读会,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有闪光点,哪怕是一段,也不妨采用。在此基础上,选择作文刊出班级墙报,使文字可见可触,更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选择特别精彩的一句在班级凡人佳句栏上“发表”也未尝不可。
其次是班刊。出版班刊《金秋》可谓是我的作文教学特色之一。迄今为止,我们已拥有了26本班刊。班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看起来俨然是正规出版物。它兼顾面广,或文章,或妙语,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作品”。我还将我们平时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放进去,野炊啦,上课啦,课间活动啦,非常有纪念意义。厚重的班刊让大家有“出书”的自豪感,也让每位学生爱不释手。同时,我将班刊中的部分文章,传到博客上,给大家欣赏和评议,有时也配上该学生的照片。
第三是参加各类正规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新的历练与挑战。比赛,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最后是在报刊上发表。我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告诉他们,“发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并给他们讲述一些名作家“屡败屡战”的轶事,从而使学生端正心态。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次关于兴趣的民意调查中,两个班136位学生100%喜欢语文,97.06%的学生不害怕作文。可见,作文是一道家常菜,只要我们准备好纯天然的菜料,掌握科学的烹饪方法,就一定能烧出营养丰富、个性十足的大餐。
王秋珍,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