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564

  

随笔两篇

◇ 喻 华

  桔子与桔树 鱼与渔
  任何事情的实现都仿若在攀登一座高山,往往有人痴迷留恋于山腰的繁花绿影,而忘却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傲然绝世。与乔治·萨顿告诫我们要有长远眼光的说法如出一辙。
  桔子的可贵在于能及时快速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桔树的难得在于能源源不断的贡献自己,就好像一个优秀的猎手会主动上前扑兔,只有愚蠢的渔夫才会只等待鱼主动蹦上岸。凡事都要努力地开创适合的黎明,要桔树,要渔。
  历史是一面伟大的镜子。西汉时期,汉武帝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使中原人在匈奴的地盘上打败了马背上的民族,开创了最辽阔的疆域,他弃了桔,却捧了桔树;永乐皇帝毅然迁都入紫禁城,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他从头开始,描绘出一个“永乐盛世”,他用了渔,诚捧了鱼。
  而鼠目寸光没有远见的人在生活中也时常遇见,大到煤矿老板为一己私欲不重视安全,为了金灿灿的桔,而亲手摧毁了本可万年青的桔树;小到身边同学为了美丽香甜的鱼,一次次的偷眼左顾而其他,而错失了学“渔”的机会,无法自己动手,只待施舍。
  有时,我们嘲笑那些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讽刺那些男人“窝囊”,似乎他们做的是如此不划算的事云云。而我们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观于自身,是否能做到放眼未来,忍住来自各方面诱惑,而慧目识珠?恐怕不然,若人人都能从他人身上吸取教训,为何还会有人落入传销陷阱?还会有人痴恋法轮大法?没有白吃的午饭,没有掉下来的林妹妹,不种桔树何来桔,不学渔如何得鱼?
  而我们的国家呢?又何尝不是迷失于山间的香客?国外的大企业动辄投资几十个亿进行创新开发,而我国可查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之和也不过三十多亿。钱呢,去哪儿了?买他人的专利,租人家的核心去了!国家虽说教育要改革,但实质仍未变的是应试教育,费尽心血培育的除了考试的机器外还有什么?“渔”是会了,却只会坐在岸边垂钓,全然未想到动用武器叉鱼!
  自我的飞越,国家的复兴,不仅要桔,还要桔树,还要培育最优良的桔树,不仅要鱼,还要渔,还要发明最先进的渔!
  
  拆墙自筑墙人始
  朋友的甩手而去,你认为友谊被墙阻断了;母亲的愤怒摔门,你认为亲情被墙隔断了,一切都是那无形的墙的错,你恨恨地想,可真的如此么?埋怨墙的人又何尝不是筑墙的人呢?
  也许是墙的“错”,那是因为人们的心靠得不够近,太疏离。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让电线割碎了人们的情感,让荧光屏黯淡了人们的热烈,好像越来越冷淡易怒,戴上了冰冷的面具还不够,人们用双手开始快速砌墙,再挂上“闲人勿近”的牌子,似乎如此就可以不再受伤,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演绎生活。人们又仿似不觉的去靠近他人,却被彼此的墙阻碍,于是愤愤然地不再迈出步子。
  埋怨墙,说明还有的救。缺乏温暖,缺乏交流,是社会人的通病,渴望心与心靠得更近。也许不能要求别人怎样,但可以从自己开始,推倒那面心情,或许会受伤,或许会流泪,但打开了心扉就是给了他人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拆墙自筑墙人始,是一种态度,一种坦然大方与人相处的态度;也是一个呼吁,一个希望世人不再遮遮掩掩共同拥抱世界的呼吁。
  在生活中,母女关系不和是因为母亲把女儿当女儿,女儿太把母亲当母亲,一堵名为年龄的墙不可攀;官民始终不亲密是因为官太把民当民,民太把官当官,一堵名为阶级的墙不可攀。可情感并不是登山需要去攀爬,作为筑墙人应有道德的义务去拆墙,让彼此的心近一点,再近一点。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拆墙也得自筑墙人始。都渴望拆墙以见,却都忙不迭地筑墙,无法要求他人怎样,但拆自己的墙是简单容易的,打开心扉,用心与他人交流,用心去感知世界,触摸世界,不再有隔阂与虚伪,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地拆掉心墙,打开心门,而这一切,自筑墙人始。
  是筑墙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渐愈远。
  是拆墙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渐愈近。
  那么,从今天开始,拆墙自筑墙人始。
  
  喻华,武汉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随笔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