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在写作上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大部分初中生作文词汇贫乏,很难把自己想说的话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许多学生疲于应付作文,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苏轼说的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自苏轼的《稼说送张琥》。意思是: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呢?
一.阅读积累,课堂教学引路。
“《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作文教学首先要充分学好语文教材,因为大凡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传诵中外的美文,在语言文字、布局谋篇或是题材、构思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规范学生的语言、学会阅读感悟、培养写作能力。
仅仅是学好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扩大学生知识面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有目的的去读书是关键。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利用学校图书,还可让学生自带图书,如《读者》《意林》《格言》《视野》《青年文摘》《中学生博览》《智慧背囊》《时文选粹》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书刊杂志。每周可适当设一两节读书课,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能在人生道路上给予哲理启迪的,或是能配合当日教学内容的文章,每天介绍一至两篇。那些震撼学生心灵、激励学生上进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引领学生拓展阅读视野,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学生多听、多读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练笔积累,笔记日记同行。
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可写的素材少。作家秦牧曾说:“广泛涉猎知识很重要……,才有办法写得多姿多彩。”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多彩的阅历,视野必然狭小,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有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外都要渗透作文教学。精辟的名言警句,优美的语言描写,结构精巧的文字……笔记摘抄的内容要弘扬优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每月一评”看谁选得多,选得精。在教室后头的黑板上开辟“向您推荐”栏目,全员参与,学习小组推选,课代表评选,学年末给予奖励。
如果说阅读是在品尝别人树上的果实,那么日记就是在自己的田里种树。著名作家老舍曾强调:“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础,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几十个字也好。”可见写日记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日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体会,培养写作的激情。让写作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一定也能写出好作品。
三.经验积累,讲评修改结合。
对学生作文讲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新课标中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留存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讲评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以不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兴趣为主。注重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最终落脚点。作文评改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晰本次作文的得失,学生也可以提出异议,和老师交流。对特殊的学生可个别交流,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反思自评,并写一点本次作文的得失体会附在作文的后面,以让学生每次作文都有收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通过长期的“博观”、“厚积”达到“约取”和“薄发”的目的。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心中有话,腹中有墨,还怕他们没东西可写,写不出好文章来吗?
张冰滢,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