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文字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又是世界上唯一的语素文字,从世界文字的发展史来看,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这样的汉字最近遇到了历史上的一个新转折点。那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的积极宣传,汉语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掀起了汉语热,汉语和汉字成了21世纪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红言”、“红字”了。但是对留学生来说汉字特别生疏,不容易掌握,因此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对这方面加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方面,费锦昌先生(1998)等不少学者在论文里提出过利用甲骨文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案,这是可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及学习效率的好办法,我们将探讨利用甲骨文进行对外“手”字教学方案。
2.结合甲骨文进行对外“手”字教学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4500字,其中引起本人注意的是“手”字。因为人类的发展历史跟手有很密切的关系,人和动物不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手,于是有些人说手就代表人和人类,“手”才是人类发展的一等功臣,因此表示手的甲骨文很早开始就有了。甲骨文中的“手”是用三只手指来表示的,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变化,都以“又”、“巾(正确的形态是从左往右横向的)”、“一+丿”、“爪”、“手”、“寸”为演化。虽然有的字已经失去了它的本义或有的字现代汉字中不使用了,但是它们作表示意义的偏旁时,都能恢复成它们的本义。
2.1甲骨文中“手”的组合字
2.1.1“又”的组合字:表示伸出右手的样子
先说“取”字,古文中的“取”由“耳”和“又”组合,它形象的表现出手拿着耳朵的样子,古人在战争中抓获了奴隶和俘虏后,用手割取耳朵,这就是取的本义,《说文》:“取,捕取也。”后引申为获得、收受等义。
再看“娶”字,古文中“娶”字由“取”和“女”组成,指抢女人为妻,“取”和“娶”原本同字,后为了区分“取”的本义和引申义,特为“娶妻”义造了一个“娶”字。《说文》释为“娶,取妇也。”
2.1.2“巾”的组合字:表示把手从右边伸出的样子
“尹”是“巾”和“丿(就是笔)”组合的字,形象的表现一只手拿着笔写字的模样。当时能拿笔写字的人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有强大的权利的人才能拿笔,所以它含有治理、统治的本义,《说文》:“尹,治也。”
相关的还有“争”字,“争(繁体字“爭”)”是“爪(爫)”和“尹”组合的字,它形象的表现两只手抢着一支笔的样子,这就意味着两个人争夺权利,互相争斗的意思,《说文》:“争,彼此竞引物也。”
2.1.3 “一+丿”的组合字:表示伸出左手的样子
“有”是“一+丿”和“月(表示肉)”组合的字,是一只手拿着一块肉的样子,表示取得、占有的本义,《说文》:“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后引申为“存在”,“发生”等义。
再看“贿”字,“贿”是“贝”和“有”组合的字,古代“贝”就代表财物,《尔雅》: “贿,财也。”它形象的表现占有财物的模样,古代有人能占有肉肯定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何况是贝呢,所以它的贬义性颇强,引申为贪财、贿赂等。
2.1.4“爪(爫)”的组合字:表示把手从上向下翻开的样子
“孚”是“爫”和“子”组合的字,它形象表示的是用手把婴儿拿出来的摸样,本义为相信、信任,《说文》:“孚,一曰信也。”它还有孵化的含义,《说文》:“孚,卵孚也。”后来为了强调其意思,而左边再加了“卵”字,制造了“孵”。
再看“乳”字,它由“孚”和“乚(女的异体字)”组成,它表示的是女人用手抱着孩子喂奶的形象,它的本义是生子、生产,《说文》:“乳,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后引申为喂奶、乳房等。
2.1.5“手(扌)”的组合字:表示伸出五只手指的样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商朝用叉子的样子来表示的手字,到周朝以后就拥有了五个手指的形象。我们现在使用的“手”字就是小篆字形,表示伸出五指。它作表示意义的偏旁时变成“扌”,它做部首的字较多,“扶”字就是其中之一,它由“手”和“夫”组合,像用手搀扶一个人的形状,本义为搀扶,后来引申为扶持、支持等义,《说文》:“扶,佐也。”
再看“折”字,它由“手”和“斤”组成,它形象的表示用手持着斧头砍断木的样子,本义为斩断,又引申为曲折、损失等义,《广雅》:“折,曲也。”
此外,小篆中还出现了“寸”字,这是在甲骨文中的右手下加一横的摸样,表示寸口的位置距手腕一寸远,不过它作表示意义的偏旁时常表示手,比如,“守”由“宀(表示家)和“寸”组成,形象的表现以手守护家的摸样,义为保持、卫护,《说文》:“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2.2 结合甲骨文进行对外“手”字教学
首先本人为了结合甲骨文进行对外“手”字教学对留学生有没有帮助,做了一个小调查,对象是45名来华中师范大学的留学生,都由初级班15名,中级班15名,高级班15名来组成,然后把本论文中的《2.1甲骨文中“手”的组合字》的内容和图片给他们看,最后调查这些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有没有帮助,结果如下:
通过〔表1〕可知,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选“有帮助”的明显比初级阶段的留学生高。这是因为初级班的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时间都较短,对汉字的构成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让他们接触甲骨文没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意味着在结合甲骨文对外汉字教学时主要针对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其方法较有效果。那应该怎样结合甲骨文进行汉字教学呢?首先,最好编写一套专门针对留学生的甲骨文教材和开设一些单独的汉字教学课,这样可以在汉字教学课上对留学生详细介绍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关系及甲骨文的产生发展过程。当他们了解到甲骨文演变至现代汉字的整个过程后,会使他们对汉字有更全面更直观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更快速的掌握和使用汉字;其次,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给留学生演示汉字的组合结构,让留学生对汉字的构成有很生动的认识,并且给留学生解释汉字构成的一些常见规律,他们掌握这些规律以后,可以帮助在学习新的汉字时加以应用和联想;第三,教师应该多给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的书籍和论文,因为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已经知道,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对结合甲骨文的汉字教学方法有很好的反应,而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又具备了较强的汉语阅读能力,因此让他们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是会有积极作用的。
3.结语
汉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文字,也是跨越时空的世界性文字。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讲记忆汉字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而且记了也还是很容易忘记,因为汉字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结合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对照学习的话,很容易就能理解字的本义,也更容易记住汉字的模样,会给留学生和教师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对外国人宣传中国独有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希望古文字不再只被当成历史里存在的古老文字,更希望在现代的教育、文化、设计、艺术等多领域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跟全世界一起分享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润陆.现代汉字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许进雄.简明中国文字学〔M〕.中华书局,2009
[3]南潘钧.现代汉字问题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陈政.字源谈趣〔M〕.新世界出版社,2006
[5]赵金铭.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梁恩正,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