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我县学前三年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我们于2009年5月28日由教育局杨国富副局长带领各乡镇中心园领导、学区校领导、部分骨干教师79人,对迁安杨各庄镇5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现将参观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办园特点
1、基本情况
迁安杨各庄镇地处北部丘陵地带,与我县刘家营乡接壤,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与我县大部分乡镇的经济状况相似。
该镇共有15所幼儿园,我们参观考察了5所幼儿园,即小套幼儿园、包各庄幼儿园(校中园)、郭庄幼儿园、友谊幼儿园、青山院幼儿园。各园均属于非寄宿制幼儿园,其收费标准每学期每个幼儿180元。五所幼儿园均独立成院,设有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在园幼儿55—98人,入园率达100%;各园均配有大、中、小班活动室;每园教师配置4—6人,都是国办教师,幼儿园领导均由小学领导兼任。
2、幼儿园建设特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领导重视,全力建园。政府在历年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力宣传,提出目标要求,并且常抓不懈。二是社会支持,全力助园。杨各庄镇经济基础在迁安市比较落后,但对于办园过程中诸如场地、维修等方面的问题,各级政府都能优先考虑,积极予以解决。三是自己动手,勤俭建园。各幼儿园面对办园时间不长,设备积淀薄弱的现状,积极筹措资金,添置教玩器材,并发动教职工修旧利废,尽力保证保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参观的5所幼儿园室外大型玩具(包括自制的)都达到5件以上。室外壁画、室内环境布置、活动场地等都做到了美化、绿化、儿童化,给幼儿生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参观考察的5所幼儿园都能根据《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条例规定,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或修改了“教学管理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家园联系制度”等多项制度,使园务管理有章可循。
(3)面向全体,发展特长,培养能力,提高保教质量。为了促进教研教改,深化教学改革,5所幼儿园都能积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新大纲,刻苦钻研新教材;办公室醒目的地方都张贴上办园宗旨和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小套幼儿园为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幼儿社会活动室、音乐活动室、家园活动室等专用教室,使幼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有作为,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幼儿体会到音乐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感受到了活动后的成功感。
(4)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布置,坚持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他们发动教职工献计献策,充分利用当地的秸杆、沙石、花生皮、鸡蛋壳等废旧材料装饰教室。如:包各庄校中园室外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玩的戏水池、玩沙坑;郭庄幼儿园自制了篮球筐;友谊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画上了孩子做操、排队占位的图案标记;青山院幼儿园把废泡沫、树皮充分利用起来做成大树美化教室等等。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5)加强督导,实行定级定类管理。几年来迁安市教育局根据河北省幼儿园评估验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适当降低验收标准,对所辖的幼儿园全部进行了评估验收,分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三个档次,有利地促进了全市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二.杨各庄镇幼儿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小分校建立幼儿园,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学前三年教育,保证3、4、5周岁的幼儿全部入园,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
3、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解决幼儿多玩具少的问题。
4、环境布置幼儿化。室外活动场地、大型器械供幼儿玩耍,室内壁画高墙与低墙画面巧妙结合,桌凳符合标准,玩具橱向幼儿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布置小学化的问题。
三.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普三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以提高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程度为重点,遵循“先抓园舍等基本的办园条件落实,保证幼儿先入园,再抓办园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几年来,尽管纵向比较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县幼儿园建设在数量和规模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三段”、“两基”的乡镇中心园为数很少,其资金、人才、管理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等高质量教育核心资源相对缺乏,面临许多困难和困惑。
1、基本设施建设有待规范化。由于部分园所对国家提出“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的基本要求认识上有偏差,低成本运作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室布置、桌凳小学化。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器材购置计划,未安排专项资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总体上看,幼儿教玩具种类不全,数量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幼教工作的需要。
2、教育行为有待科学化。在下乡视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把应试教育作为立园之本。突出表现在:一是语言、数学训练比较多,严重超标,其余课程开设不足。二是按小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且把识字、计算能力当作衡量保教优劣的标准。有的幼儿园、学前班私自教小学一年级教材,为幼儿留有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三是幼儿活动形式单调。有的教师往往就内容论活动,把组织幼儿活动看作一种程式,按部就班履行自己的职责,缺乏深层次的探究。每天上几节课,一日活动安排乏味,上课不是以游戏为主,未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违反了《纲要》的规定,违背了幼教规律。
3、教师配置和管理有待标准化。目前我县幼儿班、幼儿园教师配置和管理比较混乱。一是有的乡镇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培训上岗合格证。二是教师配置缺乏稳定性。有的幼儿园、幼儿班教师和低年级教师轮换。三是服务意识差。有的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任务理解不透彻,认识不明确,服务项目少,工作不到位。如:幼儿离园时间安排不合理,与农村家长下地干活时间冲突。
四.关于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各乡镇中心园要拟定设备添置计划,及时增补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的教玩具,定期维修、更换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使办园条件逐年有所提高。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各幼儿园、幼儿班室内外环境建设,要注意与小学的区别,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纳入工作范畴,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把五大领域的课程开齐、开全、开足,采取多种形式,游戏贯穿课堂活动始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高质量的幼儿园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各类幼儿园、学前班要把教师的师资培训当作大事来抓,力争一两年之内使目前的在职幼儿教师取得任职资格合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另外各总校要以乡镇中心园或学区校校中园为研训基地,在园内开展“吹、拉、弹、唱、跳、写、画、做编导”十字练功活动,指派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员,互帮互学,提高全体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幼教质量。狠抓保教常规,健全业务活动制度;改革传统的教研方式,加强幼儿园自身的园本研究,联系日常的教育教学具体事件和教育情境进行行动研究,充分发挥幼教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性研讨,认真学习幼儿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要以游戏为主,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各总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中心园为龙头,抓出典型,树立样板,带动其它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在动态活动中提高幼教质量。
5、加强学习,提高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各幼儿园要以“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保教质量,使幼儿入园后舒心,家长放心。
张翠荣,河北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