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作文在整个150分的卷面满分中占60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在作文中我们应尽量多拿分,少失分。而同学们在写作中却往往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失误,即所谓的“硬伤”,这使该作文在某一项的评分等级中沦为最低等,导致严重失分。作文中有哪些常见的明显的“硬伤”?又该如何避免?此次作文的材料如下:
我6岁时,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光,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日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的面,也看娃儿面哩。”
在学生的写作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比较严重的失误:
1、立意不准确。这篇文章的立意可以是宽容、以德报怨、友善待人、做人要善良、内心充满爱等。像语言的魅力、选择坚持原则、做一个有远见的人等都是严重背离材料内涵的立意。而有个同学的立意是“学会为人处世”,他在文中大谈学会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为人处世的方法技巧;有个同学的立意是“付出必有回报”,但除了写到付出爱心,他更多地写到付出勤奋努力与收获成功,这样的立意对材料内涵的理解过于宽泛,属于大而空的立意。
2、文章题材陈旧。有个同学写自己心爱的一枝新钢笔不见了,第二天却看见旁边的另一个同学在用同样的钢笔,于是起了疑心,双方发生口角,两人几天不说话,最后发现要么是弟妹拿去玩了,要么是自己不小心,将它遗忘在了某处。此类文章从内容来看,情节简单,看开头即知结尾,题材陈旧,大概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最爱编这类故事。
3、文章内容单薄。此次作文中有个学生写自己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因父母都打麻将没给他煮晚饭)。但他仅叙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这样他文章“宽容”的主题还不够突出,他可以在离家的情节之后写一下自己的内心活动:回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疼爱,甚至可以想像父母焦急寻找的情景。这样就写了“我”对父母的宽容理解。写这些对情节的发展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因为正是这种父母的爱的力量促使我最终回来。其次可以写一下自己回来后,万分焦急的父母的言行、神态,写出父母对“我”的宽容,这样就突出了“宽容”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事例叙述啰嗦。议论文中叙述事例时一般只需围绕所要证明的观点叙述事件的概况,不需要生动的描写,也不需要与证明观点无关的细枝末节。此次作文中有个同学以齐桓公宽恕管仲为例,以证明宽容的伟大力量,但他从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王位写起,写了二人争夺王位的过程、细节,这些内容就属多余。
5、详略失当。同类的材料应该有详有略地安排使用。比如有个同学既用了齐桓公宽恕管仲的例子,又用了蔺相如宽容廉颇的例子。两个例子同属中国古代的典型事例,因此,两个事例就不必都详写,可以一详一略地安排,从而留出更多的篇幅列举其他事例或进行深入地分析说理。
6、分析说理较肤浅,甚于沦为堆砌材料。许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注重摆事实,文章事例很丰富;可是却忽视讲道理,忽视深入地分析说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较为肤浅,使文章缺乏思想的深度。例如有个同学论证“友善待人”的意义时,仅停留于论证友善待人对自己成就事业的作用,即停留于功利层面,而忽视友善给自己和他人心灵上带来的快乐,缺乏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7、记叙文的议论抒情脱离记叙的内容。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应该是在对人、事、物进行叙述描写时,自然生发出来,是与所写的人、事、物密不可分的。而有的同学往往在开头或结尾写几大段的议论,这些议论的内容不是紧扣记叙的内容有感而发的,因此大多可以删去。
以上只是以一次作文训练为例,粗略地总结了作文中常见的“硬伤”,希望能帮助广大同学减少失误,提高写作水平。
吴波,刘咏肖,教师,现居湖北黄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