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文本应该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作一个狭义的定义,即通过报刊、广播、影视三大经典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产生的转化在纸质文本上具有完整篇幅的阅读文本。
那么,如何展开媒体文本的教学,是我们高职语文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媒体文本阅读教学新理念
媒体文本形式多样,文化多元,能使高职学生满足多重的精神需求。媒体文本的阅读教学,我们应该有教学新理念的支撑,即在文本、学生、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之间积极建立对话,建构新的阅读意义。由于媒体文本的特殊性,该文本阅读的对话,在以下两方面更具有优势:
(一)对话的开放性。承载媒体文本的多种媒体具有选择能动性,如果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恢复其创生媒体资源,学生、教师的阅读主体感觉就会全方位敞开。媒体文本表达方式的更多自由也会唤起学生、教师接纳途径的充分完善。媒体文本的上述特点使师生的精神、意识和智慧成为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以更自愿的、自由的对话方式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阅读对话更为开放。
(二)对话的沉浸感。承载媒体文本的多种媒体用动画、影音等三维甚至多维的表现元素穿越艺术界面,如果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恢复其创生媒体资源,阅读对话容易进入模拟的真实生活,达成深刻的沉浸体验。
二.媒体文本课堂阅读的教学目标
(一)媒体文本满足学生阅读休闲娱乐体验
媒体文本是在信息丰富、大众互动的环境下存在的,是否具有前瞻的视角、是否能解除大众的心理困惑,是其获得大众反响甚至是长远生命力的关注点。文本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奇特融合,呈现出很大的自由度,具有创新化、个性化的特点。
尤其是媒体文本在原来的多媒体上呈现时,会显示出多层面的意义,更直观、更形象。比如在网络视频阅读中,你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动画或者真实流动的画面,随着缓慢显示的屏幕上的文字,跟随着名家的朗诵体验阅读的愉悦。电视散文节目,让多种媒体自由组合,风景图像诗意流动,音乐优雅舒缓,朗诵抑扬顿挫。同时你能实现同一文本不同媒体呈现的自由切换,读者真正成为了控制多媒体文本的自由阅读者。
阅读媒体文本的时候,读者面前没有权威的理论诠释,没有既有知识思维规律的预设,没有建构的理论体系,没有批评标准的定位,没有寻求指向终极意义的目标,所以提供了阅读轻松自由氛围的可能性。
(二)培养学生阳光、乐观、融入时代的个性素养
媒体文本传达的理念时代化,媒体无论是传播传统文化还是时尚文化,幕后的文本写作者表达的往往是从现代的眼光关注的内容,所以谁拥有最符合现代人心理和意愿的理念,谁就能在一个快速运行的时代获得与大众沟通融合的条件和资本,媒体文本就获得了生成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乐于阅读媒体文本的学生,往往是乐于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的人。不管它是出于追求时尚还是追求大众化。时尚是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随从和追求的特定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如果是出于追求时尚,那么他会将这些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积极内化,作为自己行为的模型或标本。如果是出于从众的心理,那么他是喜欢在现实时代环境中寻求心理平衡与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基本上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趋势,即被大家所公认的,个人也就乐于接受。这是避免乖僻、孤独等不和谐发展性格的有效调节方式。
三.媒体文本在高职院校的阅读教学
如何展开媒体文本的教学,我认为,结合高职阅读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具体环境,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比较合适。
(一)媒体文本授课网络平台的搭建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理想的是为媒体文本的授课搭建一个辅助教学平台,在校园网上建立媒体文本阅读教学小型网站或网页。在这一辅助教学平台上,实现阅读教学有以下优势:
第一,媒体文本视频资源的引入。由于媒体视频资源可以通过声、光、电,使阅读者在十分放松的状态下跟随兴趣阅读浏览,如影视剧善于透过镜头来展现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又蕴涵一定的人生道理。大量的视觉感观刺激,加以丰富的故事性、娱乐性,让学生在轻松、便捷的方式下获取审美愉悦,让学生懒于费力阅读的经典作品,获得审美意义。
第二,媒体文本资源动态模式的集成。时效性是媒体文本的一大特征,优秀媒体文本更新速度是很快的,网站上传选入教材的基本媒体文本之外,教师及时上传新的优秀的媒体文本,学生也参与优秀的媒体文本的上传,那么网站上的媒体文本资源会更鲜活。
第三,媒体文本论坛模块和在线交流模块的开设。如果课堂上媒体文本的教学,仅以纸媒体和课堂师生当面对话,存在时间短促、互动频率低等不足,那么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文本论坛的建立,就可以克服上述不足,实现交流的公开性、交互性和可追溯性。
(二)媒体文本阅读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这一辅助教学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心情、特长点播媒体文本,自我调适,自愿评论,自我创造,真正实现阅读的自由,体验主体的能动性。
借助媒体文本视频资源,能实现媒体文本意义生成的直观化。如优秀访谈、人物小传、影视剧本、网络文学、流行歌曲歌词,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调入声音、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色彩、光线、电子感应等表现手法,使文本内部所蕴含的言语意义变得直观、形象、真实。
借助媒体文本论坛模块和在线交流模块,能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文本意义交流互动生成。
(三)采用合适的媒体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形式
媒体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
从媒体文本与高职专业结合的角度来思考。高职院校各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往往鼓励学生举办一些建立在本专业基础之上的富有人文气息的综合素质活动。比如某院校计算机系的同学就曾经组织了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普通话比赛,他们利用本专业技术优势设计了整个比赛的流程,在其中一个环节上,插入了人文气息浓郁的媒体文本表演环节,当时他们安排在大专院校流行的经典影视片段对白模仿,选择的片断有《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等,整场比赛技术元素前沿,承载内容丰厚,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我院通信工程系联合经管系的同学,互补专业资源优势,通信工程系的同学发挥技术优势,经管系的同学发挥文字编纂优势,集体创作以本校奥运火炬助跑手为采访对象的DV作品,参加市内DV作品大赛,该活动可以说是对媒体文本的创造性运用。我想,媒体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可以从这些角度延展,让学生通过媒体文本与专业素质的结合开展活动比赛,将成果在教学辅助平台上开设的专门栏目展出,作为评价的依据。
从媒体文本与校园文化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在偏重应用性技术的高职院校,学校是重视并提倡开设人文素质活动以建设校园文化的。现代大专院校学生社团无不希望自己开展的一列活动具有品位和魅力,使校园文化氛围底蕴深厚、活泼阳光、时尚现代。目前,媒体文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它承载的人文信息越来越丰富,形式新鲜活泼,正好吻合了我们的需求。比如影视作品现在越来越关注诗意的启迪、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用再现和表现的形式通过形象传递其中的一段情节、一段对话或者是整部影片,让人久久惦念回味。陈凯歌和张艺谋努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的《黄土地》、《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千里走单骑》等,时代语言冲击力强烈,滑稽搞笑、时空错乱、随意拼贴和粗俗怪诞等现代元素密集的《大话西游》、《赌圣》、《唐伯虎点秋香》、《家有喜事》等,就在大中专学生视野中无形渗透着或者模仿表演着;又如“电视散文”、“鲁豫有约”和“赢在中国”等节目中的辩论,就在学生的朗诵、辩论赛中张扬着活力;《青花瓷》《北京欢迎你》等流行歌词,就在学生的歌手大赛中显出其耐读的文化气息。如果学生善于从媒体文本中汲取人文精神,那么校园文化会充满灵性和活力。如果我们能将媒体文本通过富有创意的校园活动表现,那么其成果也是可以作为该文本阅读考核的作业递交的,同样可以展示在教学辅助平台开设的专门栏目上,作为评价的依据。
媒体文本阅读教学的考核形式,可以尝试以学生素质考核的形式体现在辅助教学平台的学生成果上。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理念入手,设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匹配教学方法及策略,建立教学评价手段,深入构建严谨的教学程序,应该是有利于实现媒体文本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和优化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2、王根顺,王成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1月。
3、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l999年l0月。
4、王晓东,陈桃源主编: 《大学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8月。
郑飞,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