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586

[ 曹瑞霞 文选 ]   

《美丽与悲哀》的哀情美境

◇ 曹瑞霞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丽与悲哀》讲述了作家大木年雄在三十一岁的时候与十六岁的少女上野音子相爱,并致使其怀孕。音子在分娩时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并因此精神失常。而已经结婚生子的大木年雄却什么都无法给音子,最后致使音子只能远走他乡。二十四年后,已经五十五岁的大木年雄以到京都听新年的钟声为借口,从外地来到了音子的身边。二十四年的时光,让音子从一个执着于爱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画家。但二十四年的时光,却让音子的爱情永远停留在了少女时代。此时的音子,“沉湎于女弟子庆子这一同性的少女,尽管最初是庆子开始靠拢纠缠的”。坂见庆子是上野音子的女弟子,对先生悲惨的爱情经历早有耳闻,在见到大木年雄之后,便开始了复仇的计划。在上野音子爱与恨的交织中,坂见庆子引诱了大木年雄和他的儿子太一郎,并与太一郎在琵琶湖上乘坐汽艇时,发生事故,致使太一郎在琵琶湖上失踪。
  小说充满了浓重的悲哀,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流露出川端康成对日本文化美的独特理解。
  一.其情之哀
  《美丽与悲哀》中,更多的是人物命运的悲哀。
  上野音子因为大木年雄失去了生的欲望,为他生了孩子,孩子还未曾谋面就已经夭折;失去孩子之后的音子,失去了生的希望,几度想要自杀,并因此精神失常;在最需要爱情的时候,爱情却已悄然离去。此后,上野音子的爱情便停滞了,生活也停止了。她失去了爱的欲望,也失去了幸福的生活。二十四年之后的她对五十五岁的大木年雄应该没有了爱情,或者说她根本就不爱二十年后的大木年雄,同时她也失去了对异性的爱。
  音子与弟子阪见庆子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性的爱,这让她难以启齿,却又深陷其中。这种爱,违背了伦理道德,却又给音子以生活下去的希望。如果说上野音子对阪见庆子的爱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爱的话,那么,倒不如说上野音子将二十年前,对大木年雄以及婴儿的刻苦铭心的爱转移给了庆子。那压抑多年的情感,在时间的长河中、在耳鬓厮磨的相处中,慢慢地转移给了庆子,这是音子的又一次悲哀的爱情生活。这种悲哀,在音子对大木年雄实施报复的时候,达到了高潮。当她知道自己现在所爱的庆子和以前的爱人大木年雄同塌而眠时,音子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悲哀呀!
  文子是大木年雄的妻子,在大木年雄与十六岁的上野音子频频约会的时候,文子只能默默承受着无尽的悲伤。而当大木年雄把音子写入小说《十六七岁的少女》中,并通过文子打印出来的时候,文子的心在滴血,并因之流产。用文子自己的话来说,“既然和小说家结婚,也是别无他法”,一句话概括了文子的无奈和悲哀。在太一郎失踪于琵琶湖的时刻,更将文子推向了悲哀的深渊,无法自拔。
  二.其境之美
  其境之美,主要表现在对周围景物与事物的描绘上,比如那把孤独旋转的转椅、随着列车飞速地向后流逝的杂木林、满地的松针、金色的波浪、黑色的岬角,继承了川端康成历来的写作风格,浓墨重彩又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其境之美,还表现在作品中对于艺术的表现和阐释上。上野音子一直想把八个月早产的孩子画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她只是想把对那失去的没有明确形体之物的哀悼惋惜和爱恋之情通过自己的画表达出来”。往往在这个时候,音子会想起来日本古时候的稚儿太子图。无论是构思死去的婴儿,还是构思画庆子,那幅稚儿太子图都会自然的浮现。这是其心灵与情绪的自画像,也就是说是画家的自我表现。音子画母亲,画庆子,画那未曾谋面的婴儿,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展现出其东洋风格的思维天才。
  阪见庆子曾经送给大木年雄两幅画:一幅画是“梅”,“虽说是梅花,但只是画着一朵大花,大小有婴儿脸庞那么大,但并无枝干。而且,在一朵花里,有红白两种花瓣,在一个红色的花瓣中又令人费解地画着深红和浅红”,背景既像“厚冰破片的重叠”,又像是“连绵的雪山”。从这幅抽象派的画法中,大木年雄看出了音子对自己的爱。另一幅叫《无题》,从那“不知是鱼,还是云”的图案中,大木年雄也感觉到了“音子对自己没有泯灭的爱”。这两幅画是音子的弟子——阪见庆子的作品,抽象派的作画风格,却隐含了深刻的寓意。
  从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川端康成对日本画的理解;通过作品,也透视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境之美,更进一步地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底蕴。
  
  曹瑞霞,河南省轻工业学校讲师。

《美丽与悲哀》的哀情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