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研究、创造各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摸索,不能动辄把背诵,特别是文言文的背诵同“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相提并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较为科学的背诵方法,不揣粗陋,介绍如下。
1.多次重复法。文言文毕竟是古人的语言,离现代年代久远,所以读起来,滞涩拗口,难懂难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认为,外界事物在头脑出现的次数愈多,印象愈深刻。所以,文言文的背诵,反复朗读是十分重要的,务必先读得口顺,有些词语和句子要不断气地读个十多遍,方能达到口顺,如《师说》第一自然段“生乎吾前,其闻通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样的句子就应这样处理。
2.蚕食法。蚕食法即象蚕那样地一点点地噬食。如要背几个自然段的话,则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逐段背诵,如自然段较大,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逐层次背诵。如背诵《游褒禅山记》第三自然段,可按三个层次,逐层背诵。有些课文亦可在小层次里提取关键词语作为提示语,如用上法,只要想到提示语,就可接着背下去,经验证明,有序地背诵可以提高兴趣、效率高、效果好。
3.读忆法。专家曾做过试验,背诵一段文言文,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用全部时间读;乙组用二分之一时间读,二分之一时间回忆;丙组用五分之一时间读,五分之四时间回忆。在相等的时间内,结果甲组记住了短文的三分之一,乙组比甲组多记二分之一,丙组比甲组多记了一倍。我采用了这方法,所需背诵的文段,都可当堂背出。这说明连续读背,大脑兴奋度降低,容易疲劳;而边读边忆,大脑得到间歇休息,始终保持兴奋,背诵的速度自然大幅提高。
4.理解记忆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能深刻的感觉它。这说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能提高记忆效率。理解之所以比机械记忆好,是因为它使记忆材料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结构越系统化的人,记忆就越迅速,越全面,越牢固。如教《劝学》一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是什么,围绕中心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三方面围绕中心论述。其次,各个方面包括哪些比喻,最后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设计比喻的有关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用“读忆法”来背诵课文,学生就不会畏难了。
5.景观再现法。泰山的自然景观独步天下,那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的第三自然段,就为我们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绮丽奇观。我在扫除了字词句障碍后,抽出十分钟让同学们写小散文《泰山日出图》,然后抽查,选出两篇佳作让学生朗读,然后讲评,在同学们学习兴趣盎然的情况再用“蚕食法”分层背诵,一气呵成,很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6.情感体验法。有道是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类莫不生活在感情的苑囿里。如“同情弱者”、“羡慕英雄”、“维系亲情”等,所以对“情动而辞发”的文言精品,使之动情,然后学生才读而不厌,乐而记背。
如《捕蛇者说》一文,就可抓住蛇如此之毒,永州人为何竞相争奔,趋之若鹜这个矛盾现象,了解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从而打开思路,深刻认识,“苛政猛于虎也”的残酷现实,自然引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的结论,再勾连“卖炭翁”一诗,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社会主义中国劳动人民安居乐业,无税赋之苦,无冻馁之忧的幸福生活。这样学生在豁然贯通,愉悦的心境之下,读背的热情自然十分高涨。
情感体验的方法是多样的,如《项脊轩志》一文,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以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情感,然后通过文言中“回忆童年往事”的片断,诱引学生打开自己童年的生活记忆的闸门,使学生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
以上介绍的背诵方法不能机械地孤立地运用,要视背诵课文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或运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背诵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背诵效果。
左松良,江苏建湖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