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激励主动参与,培养兴趣。
学生的读书情绪大多过于浮躁,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流于蜻蜓点水,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向学生讲明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努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教给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惰性,根除不良习惯,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是阅读方式灵活化,培养兴趣。
阅读的形式有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大声朗读、自由读、比较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老师就要给予指导,采用分组读或者比较阅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三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培养兴趣。
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是完整的语文教学统一体的两翼。中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阅历较浅,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充实阅读课的内容。如学了冰心的《荷叶,母亲》,向学生推荐《繁星,春水》;学了《丑小鸭》,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习《香菱学诗》,向学生推荐《红楼梦》;学习《出师表》,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智取生辰纲》,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等。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作品,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拓宽学生的视野,能使学生体会到多阅读的妙处,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是重视读与写结合,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如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写作时就能下笔流畅,妙笔生花,也就会激起更大的阅读兴趣。
五是阅读活动多样化,培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如阅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讲故事,读书笔记展览等,让他们觉得确实读有所得,读有所获,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这样激发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六是鼓励自主阅读,激发兴趣。
自主阅读意味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激励学生自觉地去阅读、识记、品味、感悟,从而把握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阅读作品的真正意蕴和表现方法,体会作者的审美倾向和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可能把阅读变成自觉的学习行为,收获的喜悦。我们有信心让校园弥漫书香。
张小玲,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