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7025

  

MB..

◇ 田 雯 朱汉袆

  
  一.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困境
  
  MBBS指的是全英文教学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来华学习的MBBS留学生正在逐年增加,笔者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在校MBBS留学生就超过了400人。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中规定MBBS留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和了解中国概况,同时还强调汉语作为必修课应贯穿始终,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便利以及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所以,在MBBS留学生培养中,各大高校都把汉语教学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然而,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甚至存在很大的困境。笔者认为不明确的学习动机、视汉语语言环境为虚设、方块汉字的难写难认、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等,这些都带来了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滞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和困境,使MBBS的汉语课堂充满趣味和生机,让留学生走出自我的小群体,充分感受汉语言的语言环境,切实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汉语言语技能,成为迫切需解决的课题。
  
  二.HSK对于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影响
  
  笔者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自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收效较微。但从2007年始,我校规定留学生如果要留校实习必须通过HSK三级,组织学生参加HSK(基础)。从最初的只有两人通过,到最近一次共35人通过,我们发现HSK的通过率、通过成绩在节节攀升。而通过HSK的这种效应又直接推动了我们的基础汉语教学。我们知道考试对于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反拨作用,HSK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动机方面都对MBBS留学生汉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我们的汉语教学带来了希望。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第二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能够用目的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教育部规定了我们应对MBBS留学生实施汉语教学,但是却没有规定其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所以造成了我们的汉语教学“无的放矢”。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欠缺计划性和系统性,而学生在学习中也失去方向感,其汉语学习也自然就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在我们目前三年近600学时的汉语教学中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思之甚少。我们知道MBBS留学生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而非汉语,并且他们是全英授课,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汉语教学目标有异于一般的语言生,其设定不宜过高。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和社交用语以及一定的医学汉语知识,具有初级汉语水平,这恐怕是针对MBBS留学生比较切实的汉语教学目标。
  然而,就算我们认识到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欠缺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但是,通过两年来的HSK实践,我们发现HSK(基础)的设计目标与MBBS汉语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虽然HSK(基础)本身不能成为MBBS的汉语教学目标,但是它却可以作为衡量MBBS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尺度。HSK(基础)于1997年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在10余年的实践中,在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等方面,它获得了广泛的认肯。HSK(基础)所针对的考试对象是“接受过100——800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汉语初学者”,这与我们MBBS的汉语教学是吻合的。通过对HSK成绩和等级的分析,我们发现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得分情况与教师对他们汉语学习状况的评估几乎是完全对应的。同时,实践也证明拿到HSK(基础)A级的学生确实具备了初级汉语水平,可以比较自如地在中国生活学习,并能较顺利地完成在华的实习任务。所以,HSK为MBBS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并使其教学目标变得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二)教学内容
  以往的汉语教学因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也是松散的。一般我们设置了精读课和听力课,因为没有最终有效的考核,其课程的成绩测试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汉语言语技能的水平,所以导致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可紧可松,可多可少,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HSK的引入恰恰给予教学内容强有力的整合。HSK(基础)规定其词汇的考试依据是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汉字的考试依据是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语法的考试依据是甲级语法项目129个,乙级语法项目123个。其实,对照一下我们的汉语教学,会发现HSK(基础)中所要求的大部分词汇、汉字和语法都囊括其中。那为什么我们经过近600学时的汉语教学却远远不能达到HSK(基础)A级的要求呢?这正是因为我们只是把这些语言知识单纯地为教而教,没有有效的整合,让它系统化、实用化。比如,在语法教学上,语法都是随每篇课文零散地教学,学生往往当时记住了过后很容易遗忘。但是,如果教师心中有一个HSK(基础)的语法大纲,把这些零散的语法纳入到一个体系中,让学生也形成一个关于语法的整体框架,那么他们的语法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在词汇的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若能以HSK的词汇为一个封闭域,建立起字与词的结构和语义系统网络,让学生在这种网络中去记忆和运用词汇,一定会解决学生汉语学习中字词这头“拦路虎”。
  (三)学习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外国人学习汉语大致有五种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和不明确,而MBBS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有它的特殊性。MBBS是全英授课,汉语学习是满足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便利以及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然而,由于其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和未来回国从医的现实考虑,也由于MBBS留学生多来自东南亚国家,他们生活学习扎堆,与汉语的语言环境几乎隔绝以及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数量巨大,使得MBBS留学生很难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虽然大部分学生有留在中国实习的打算,但是因为实习是在大学五年级,在漫长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已经与汉语渐行渐远了。虽然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但是内因决定外因,欠缺强大的内驱力,最终导致汉语学习松松垮垮。
  而通过HSK的实践,我们发现HSK给汉语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这种潜在的学习动机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为学习汉语的行为。以前是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学生报考,现在是学生主动地参加HSK,以期拿到HSK(基础)A级证书,证明自己的汉语实力。在现在的汉语教学中,学生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学习任务,并懂得利用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等多种学习策略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往的成绩测验并非水平测验,不能有效地测验出学生真实的汉语水平,所以也无法起到表彰先进者、鼓励落后者的效果。而HSK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学生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对于MBBS留学生来说,通过HSK三级是极大的荣誉,这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构成了很强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三.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正确处理与HSK的关系
  
  HSK虽然给我们的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正面影响,但是作为一种考试,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负面反拨作用。比如:HSK(基础)包含听力理解、语法结构和阅读理解三部分,听和读这两种主要反映接受解码能力的言语技能在HSK(基础)中得到充分考查,但是反映表达编码能力的说和写在HSK(基础)没有任何体现。如果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HSK,则会造成学生汉语言语技能严重不均衡的发展。同时,HSK(基础)中100%的题型为单选题,如果以HSK为准绳,就会把我们的汉语教学变成题海战术、充斥着各种解题技巧和猜题方法。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HSK的优势,同时又要扬长避短,在汉语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其与HSK的关系。要做好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在MBBS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具备初级汉语水平,适应在华学习生活和后期实习的需要,这是大目标;而HSK则是帮助实现大目标的小目标,而非汉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我们可以在学生二、三年级的时候为他们设定HSK的小目标,让他们的汉语学习充满紧迫感和任务感。而在这样一种紧张而又充实的氛围中,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辅助教学的活动来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广泛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我们批判那种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的做法,但是应试也有它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把HSK的应试策略纳入到学习策略的体系中,让我们的汉语教学变得更高效。如果我们能够在三年级的时候保证大部分的学生通过HSK,然后再在后期的学习中强化医学汉语的教学,那么学生在华的实习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无疑给我们MBBS的成功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宏.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科目考试指南[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2]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大纲[M].商务印书馆,2009.
  [3]刘超英.预科班教学与HSK.[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3).
  
  田雯,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朱汉袆,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教师。

MB..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