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改革的展开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的位置越来越被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各独立学院也是想方设法的采用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有些是沿用独立学院的上级单位——校本部,或者是其他高职院校,不适合独立学院本身的特点,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必须要有所革新,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新方法。
一.当前省内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1.1僵化呆板,硬性设置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兴趣性
一部分独立学院采用行政班教学的方式,硬性设置授课内容,规定好一年级至二年级四个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备好课,拿着班级的名单,就可以上课去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节约了选课排课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简单。缺点在于,完全忽视学生的体育项目的兴趣性,从而导致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量:有些行政班人数较多,一堂课之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考勤,授课过程中又因人数过多,一些技术动作要领往往需要强调多次,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1.2分项选修,管理不严格,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部分独立学院采用分单项选修上体育课,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技术动作也较为熟练,因此导致一些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往往点个名老师就走了,学生在场地上自由自在,无人约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掌握的技术往往没有提升,动作的错误也没有得到纠正。
1.3忽视公共体育课,听之任之,无人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独立学院对于公共体育课的重视不够,觉得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学不到知识,只能作为活动课,其作用仅仅是娱乐和放松。在一些独立学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课程在授课阶段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查课,唯独公共体育课,无人管理,听之任之;一部分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所占学分比例仅仅为1分;一些独立学院不遵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之规定,在大三、四年级并未开设体育选修课,仅仅只是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必修课。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挫伤。
二.对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建议
2.1加大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了解,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的管理,严格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
2.2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合理方法进行课程设置
在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方面以下方法可以起一些借鉴作用:
2.2.1采用分项目选课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或减小技术动作的难度要求;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框架内,在每学期公共体育课的授课课时中抽取3——4节课出来以行政班的形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及体育知识普及。
2.2.2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剔除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采用一些较为容易掌握的,学生兴趣性较高的项目。
2.2.3加强对体育教师责任心的培养,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加强对体育课上课情况的监督,杜绝“放羊”教学,保证公共体育课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与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适合本院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身体锻炼,在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前提下大胆的进行改革,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所赋予公共体育课的任务,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吃苦意志的目的。
刘晓辉,李旻,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体育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