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广东教育出版社同时编写了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课2个模块,而且规定选修须与必修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高中前8个学段修完相关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应如何在模块整合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在模块整合中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
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学生虽然对英姿勃发的周郎敬佩不已,被他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所深深的感染;但对词人苏东坡的遭遇却不足为奇,认为有这种遭遇的人在古代屡见不鲜,为什么作为豪放派词人首领的他却产生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情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选修②模块《后赤壁赋》“道士化鹤”的寓意,引导学生向选修模块延伸,学生通过阅读选修②模块《后赤壁赋》中“予亦情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的句子,很快就能认识到,作者之所以感伤,并非因夜间登山历险而伤怀,而是借助阴森恐怖气氛影射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同时还寄寓了词人悲苦的人生阅历在其中:乌台诗案,词人险些命丧黄泉;一再贬谪,自己历尽人间苦难;这些怎不叫词人刻骨铭心、悲从中来呢?为此,词人常常感叹人生短促,华年早逝。这样一来,不但深入探究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在必修模块里建立形象,再在选修模块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心灵,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深度,既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在模块整合中感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文学就是人学”,说的是文学是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或性格为旨归的;为此,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了解语文课文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孔子是圣贤也是人师。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感受到孔子真不愧是万世师表的伟大教育家。学完选修模块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还有没有别的性格侧面呢?你们读了必修④模块《季氏将伐颛臾》之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好吗?”于是,学生认真读课文,有的学生还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阅读。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很快认识到,孔子既有循循善诱的一面,又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作为教育家,他能诲人不倦;作为政治家,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这样,学生通过认识孔子性格的多面性,也就很容易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模块整合中拓展文章的主旨
语文课文都有自己的主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同时选了近似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课文与课文之间的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就要立足必修模块,适当延伸至选修模块。既让学生了解课文主旨之间的联系,还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如《庄子》选读,必修选《逍遥遊》,选修选《秋水》,《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不同一现象,还在《逍遥游》中表现出来:庄子在《逍遥遊》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遊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宏大形象的向往,因此,“鹏程万里”也就一直成为中国人志向高远的象征,可见,大鹏形象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的主旨是:世上事物虽然复杂,只要善于适应自然之理,就不会蒙受损伤。同学们如能细读课文,一定会看到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貌似孤立,模糊隐晦的行文中把握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人生哲理。可见,跨模块整合阅读拓展文章主旨,很有意义。
四.在模块整合中建构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在模块整合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做呢?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必修③模块中的《中国古典诗歌》一文,制作表格,列出中国古典诗歌流派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诗歌风格、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学完该单元诗词以及选修①模块后,填表完成作业,这就自然延伸到选修①模块的篇目。选修①模块中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盛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月夜》《蜀相》等与必修③模块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这张表格的完成时间可以相对较长,而且教师还要相机点拨;比如有些古诗的意象较为艰涩难懂,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才可能透彻理解。
综上可见,只要我们在模块整合中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感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拓展文章的主旨、建构知识体系,就能逐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锡川,教师,现居广东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