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78

[ 张玉莲 文选 ]   

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 张玉莲

  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引进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全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网络让作文教学活起来,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开放,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书面语言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让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
  
  二.网络再现,细微之处传神韵
  
  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可以来,我可以来,他也可以来,网络环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网络作文教学过程,能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开放: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处理习作材料的平台。在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五道峡,但其中很多的景点学生因为游览时草草观察,看过就忘了。他们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顾此失彼,杂乱无序,抓不住重点。要想写出来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用网络再现了五道峡每一处景点,学生借助网络,又一次观看了五道峡中的抱玉岩、得玉处、龙王寨、卧龙洞、佛手洞、响水洞等。当仙人洞这个景点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再一次被其洞深曲折,怪石林立,千姿百态,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钟乳石凌空倒挂,嫩润欲滴的景色深深折服。他们边看边议论,产生了真实感情。这种实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深学生对该景点的印象,激发起他们写作的欲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互动性和自主性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突破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网络互动,使习作评价多元化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部分。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篇作文三分写,七分评,作文评改比作文指导更重要。因此,从习作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
  然而,现在的学生完成作文后,往往不愿意也不会自行修改。这种情况下,可借助网络互动进行习作多元化评讲。教师首先通过网络浏览学生习作,从中选出具有典型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修改。通过教师的范改,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要求更加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参照范例进行自主修改、小组互改。网络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取长补短的良机,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对学生机进行操作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优秀文章编成集子发布于网上,实现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
  
  张玉莲,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