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7030

[ 王晓静 文选 ]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

◇ 王晓静

  辅导员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每一个学生身心成长的导师。作为一名年轻的高校辅导员,我有着一份因执着而不敢懈怠的认真,一份因满怀希望而大胆追求的无畏。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然而始终怀抱着虔诚的教育理想以担负起这沉甸甸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不敢奢谈什么经验,更不敢罗列条条目目的成系列教育观点,只能从自己的教育随笔中摘取一些班级管理中点点滴滴的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节
  
  德国的一位建筑师卡尔说:“是细节成就了一幢幢高楼,忽视细节就等于忽视自己的事业与生命”,细节决定成败。作为高校辅导员,用心来感悟细节,将细节灵活地应用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正是辅导员管理智慧的最美诠释。这两年的带班经验告诉我,当遇到学生问题时,在班里我们反反复复地给学生讲道理,虽说尽职尽责、往往事倍功半。事实上,班里有20%的人能听进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做学生工作千万不要期望大面积播种,大面积收获,工作必须具体到每个学生。一件事情,给所有学生讲一百遍,远远不如给每个学生讲一遍有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学生逃课,倘若你给整个班级讲道理,或者批评也好,或者鼓励也好,就是讲十遍、二十遍,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事情和自己没关系。这样的方法远不如就和这一个学生谈话,就处理这一个学生的方法快捷,有效。这样不仅能使这个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警示。这是新辅导员常犯的错误之一,也是我辅导员工作以来经过摸索后悟出的道理——做学生工作需要具体到每一个人。俗话说得好“针线活儿还是细的好”,班主任干的工作就是纳鞋底的活儿,要一针一线做。人通常挨批评时,只有前两句能听进去,之后心里想的就是如何反驳。所以,一定要注重细节,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私下聊天,谈心的方式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颗察微知著的心,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从细处观察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技能、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及社会环境等。只有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才能事半功倍。
  
  绝知此事要躬行——执行
  
  班级管理中,许多事情需要跟踪执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并非意味着对学生或学生干部们不信任,更不意味着学生干部能力太弱,而是为了提高工作成效。譬如,当你宣布了一项制度要求所有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夕六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如果你相信学生会干部、班委们能把这件事情贯彻下去,学生们也能按照要求按时起床背单词,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制度要想更有效地执行下去,需要你的过问、监督、以及赏罚,否则效果基本为零。新辅导员最容易犯的恰恰是这个错误。比如学院组织一场演讲比赛,你让学生写演讲稿,下周四必须上交,结果到了下周四,你会发现学生们没写,理由很多,或者是忘了,或者是学习太忙云云——谁也别怪,只能怪自己没有跟踪执行,学生是好学生,他们固然有错,但更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正确的方法也很简单,什么事情安排下去之后,必须不断跟踪事情发展的情况——至少需要问一下事情发展的进度,哪怕只是一句话,这件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若干倍。这和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无关,和学生是否听话无关。
  班规制定之后,在执行相关规定时,不管班级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你可以选择亲自监督执行或者指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全程跟踪,至最终解决问题为止。如在学习方面,学院对学生的英语有过级要求。对那些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专门指定学习委员和英语课代表负责督促和帮助这些同学学习英语,直到过级。
  
  众里寻他千百度——耐心
  
  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工作,性格各异的学生,尊敬师长、学习积极、卫生洁净、秩序安静、团结友爱的优良班风不可能一天形成,“勤学好问、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优良学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后进生的反复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干好班级工作,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执著的耐心。用个通俗的比喻,辅导员就是要变成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重复或者“废话”,然后不失时机地耐心引导、感化他们,用自己的执着让他们终成正果!在班级管理中切忌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要用理智和发展的眼光看事物,需要做好与学生们进行长久战的心理准备,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必须抓反复,反复抓,直至达到理想效果。面对学生反复犯的错误,要摸准病因,对症下药,切不可用很极端的语言,或者严厉至极的方法处理学生,应该柔中带刚、以柔克刚。否则一旦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就会越反感,下一步的工作就难做了。“柔中带刚”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工作感悟才能把握好这个“度”,这是一种比较高水平的管理经验。
  
  衣带渐宽终不悔——关爱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辅导员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辅导员工作的爱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热爱之心;二是对全班学生的热爱之心。爱能产生热情、有爱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保证。温家宝总理到北京某中学调研时曾说:“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总理在这方面讲得很深刻。辅导员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亲自走访每一个学生宿舍,逐个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关爱。尤其对贫困生和单亲学生应该倾注更多的爱。作为辅导员应该对各班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并组织调查统计和掌握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状况,认真仔细地做好助学金评定、贫困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等工作,把国家、学校有限的专项拨款用准用好,尽力减少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因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压力。同时注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贫困生因经济原因常产生自卑心理,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牢固特困生“困难家庭不能选择,人生价值可以创造”的观念,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同时要求班内相关学生干部了解班内特殊同学(贫困、单亲、内向孤僻)情况,多与他们沟通,关心帮助他们。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心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细节”、“执行”、“耐心”、和“关爱”,这是我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的点滴感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付出的同时,我也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每一个教师节,一条条热情洋溢的短信,一张张饱含深情的贺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时我的心里总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只要能够培育出红花,我真的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默默地奉献我的青春我的热——或许这条路会很艰辛,但我会不懈地努力。
  
  王晓静,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教师。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