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它如源头活水,滋润着、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伊甸园,不断构建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在物质追求日益泛滥的今天,这份遗产显得弥足珍贵。鉴赏古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我们的品格。因此历年高考都设古诗鉴赏题,其目的是引领学生提高审美素质。
古诗鉴赏答题需要有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形象思维的能力与习惯;梳理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梳理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意境与意象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表达方式;诗歌的抒情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备考的后期,知识都归结为相应的名词术语,把古诗鉴赏的知识术语化、条理化。
要有生活积累。古诗鉴赏要求我们调动相关的审美因素,运用想象、联想,品味古诗中的情趣与理趣,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一.全面审读信息
(1)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也常常是作答的切入点。它往往直接揭示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李益的《春行即兴》中“春行”表时间、事件,“即兴”揭示了诗人触景生情,写所见所闻所感。
(2)看作者
①通过作者来确定时代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的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初唐”王勃、骆宾王、陈子昂等以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促进了唐诗的革新运动,一洗纤弱之风,使人读起来仿佛有一种浩然之气激荡在胸中。“盛唐”诗坛上名家辈出,杰作如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李白及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孟浩然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诗歌与时事政治的关联强化了,盛唐诗歌中的热情受到理性的抑制,因此杜甫的诗变得“沉郁”,在其他诗人那里,激情或转化为怪诞,或转化为哀苦。“晚唐”少有自由奔放的朝气,没了满怀激烈的勇气;多了失望,多了无奈,哀婉衰飒的气氛笼罩着这个时代的诗歌。诗人或借对历史的追怀而喟叹现实,或借对自然的眷念而厌倦人世,或借对爱情的描写求取个人心灵的慰藉。而宋诗比之唐诗,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一方面是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的生活经历,比起唐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人,都要简单得多,比较重理智轻感情;另一方面是宋代强化了文人对于国家政权的依赖性,文人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因而宋人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多选在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执著、对前途的追求上;在艺术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的显露、遣词造句的精工和对理趣的追求。
②看作者的创作风格。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作品;是豪放派词作,还是婉约派的词篇。次看个体风格,一个作家的整体趋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陆游等都有固定风格之外的创作。③注意走近作者。这就是说鉴赏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内容。
(3)看诗前小序和注释
一些古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略。如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你解读诗词,甚至还有的暗示题目的答案。
二.仔细分析题型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型
此题型分两类:一是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二是某诗句的含意(特殊含意、深层含意)。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句诗的妙处是什么?(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或:这句诗含有什么深意?)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意(特殊含意、深层含意,如语境含意、意境含意)。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①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②分析它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6)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诗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7)对比鉴赏型
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之间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答题步骤: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找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吴成玉,男,教师,现居湖北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