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69

[ 韦卫赤 文选 ]   

课内外结合积累写作知识

◇ 韦卫赤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多聪明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在教学中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写作方法,学生也把方法铭记于心,却无法写出好文章来,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做饭的“米”,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不断积累语言、熟悉语言,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了然于胸,写作时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巩固课内知识和拓展课外知识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课本巩固积累
  
  入编教材的课文多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如果老师教学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这无疑是一笔很丰厚的财富,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1.在反复诵读中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有所得,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草原》一课,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草原美丽的景色,教师可让学生默读课文,再通过观看草原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想象草原的美景,这样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语言。
  2.在美文赏析中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可在赏析课文中进行,学生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如《海上日出》课后习题“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和作者遣词造的准确,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可先指导学生从太阳的动态变化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太阳上升的词语:“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体会想象太阳吃力上升的样子,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在旧知温故中积累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积累语言也可以在联想中进行,教学新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温故旧知识,以新带旧,知新而温故,这样也是增加语言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如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当讲到课文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名言时,我抓住了这个学习的好机会,让学生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联想起与珍惜时间有关的名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等。这样在知识联系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有意识积累我们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4.在语言运用中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如果光积累不运用,知识就像壶嘴里的饺子——倒不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捕捉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又要加强指导语言的运用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中已有的语言,这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在教《火烧云》一文时,我也鼓励学生运用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词语,学生说出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等,我对他们的答案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根据文中的情景用刚才积累的词语进行相应的造句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运用词语,巩固语言积累。又如教学《匆匆》一文时,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我根据文中的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现象仿写这一句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增加作文的密度,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在写中积累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课外延伸拓展积累
  
  我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要多积累的道理。但在语文课堂仅四十分钟,一到六年级课文也仅有几百篇,这样的语言积累必定是不够用的,教师要善于拓展课外材料,通过学习、实践结合促进积累。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积累。
  1.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读物,以阅读促积累。同时也根据学生年龄实际与教学需要推荐读物,根据课文所学补充课外读物。如学了《草船借箭》后,我有意识地向学生简单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励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果然在那一段时间里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同时我也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在社会实践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刻。”这句话说出了社会生活对积累语言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积累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不断在脑中积累各种表象,记录到自己语言积累的仓库中去。如带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或建筑物参观等,给学生的要求就有一条“你记住哪些话?”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百花园(四)中“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知识时,我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走上街道,留意身边的广告牌,打开电视听听宣传语,翻开书报等查找错别字或病句,回来后进行交流、汇报和展示等,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自然而然的对文字产生读与记的欲望。
  3.在班级活动中积累
  教师在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时可采用活动的方式,在班级中举行一系列全体参与的活动。如开学初,要求每个同学制定本学期的读书目标,具体的读书计划;早读时推出“新闻播报”;每周五下午阅读课时进行集体大阅读,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抽查;每月开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及时表扬典型,鼓励先进;定期举行词句接力赛,优秀诗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格言接龙赛,还可以进行自编语文小报、班级作文选,搜集素材展览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外阅读兴趣也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沉淀了语言,在展示过程中巩固了语言。
  4.在影视网络中积累
  影视节目、电脑网络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合适的精彩节目,适时的上网查询,会使让学生在观赏、搜集的过程中记录几句,在口语交际中说几句,在练笔时借上几句,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到积累语言的用处这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好途径。
  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凭借以上的积累途径,能使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得到丰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使自己在表达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韦卫赤,教师,现居广东茂名。

课内外结合积累写作知识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