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7021

[ 尹明花 文选 ]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尹明花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中常常会出现。这些中式英语表现形式各异,大大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些甚至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因而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会出现许多错误。
  1.历史原因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商人首次来华,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那个时候,中国人讲的英语就是现在人们知道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蹩脚英语源于当地居民与英国商人们的交流。它的形成具有历史意义。洋泾浜英语交流起来十分吃力。很容易产生误解。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法都比今天的中式英语(Chinglish)还要可怕的多。以发音为例: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如此如此沙咸沙(so and so)。十九世纪后期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教授标准英语。洋泾浜英语的使用者大大减少,即便如此并不代表使用者的英语都是标准的。由于对母语为英语的西方国家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不了解。学习方法的不正确使得中式英语(Chinglish)的问题显得犹为突出。
  2.文化差异
  语言深植于文化,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什么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气吉祥,而西方人则视其为血腥暴力?这就是双方文化差异所至。同理,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明白英语语法,表达也符合规范,但就是不够地道?有的句子理解起来甚至还很困难?也是由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比如朋友带着礼物来家做客,中国人会礼貌性地说“你真是太客气了”但是表达出来却是“you are so polite”,变成了“你真是太有礼貌了”(回答的人会说“哪里哪里”即大家熟知的“where,where”但是现在人们注意到这个表达的不准确性,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这句话没有语法问题,但是听起来让人不舒服,其实最简单的正确表达为“thank you”。
  3.句式结构不同
  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中式英语(Chinglish)句式结构的情况很多,这里浅谈突出的四点。首先,无主句。中文中无主句现象比较多,英文中除祈使句外,其他句子都要有主语。学习者在翻译时容易忘记在英文句子中添上主语。其次,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句子很多,可是中文更偏好主动表达。例如:“She was born in Shanghai in 1990.”翻译为, “她1990年生于上海。”第三,否定转移。例如: “我想他今晚不会来。”汉译英时,否定需提前,“I do not think he is coming tonight”。如果说成“I think he is not coming tonight”就别扭了。第四,肯定、否定陈述。例如:“我也来杯咖啡”我们表达“也”的时候将其放于主语后: 英语表达为:I’ll have a cup of coffee too!“也”字被置于句尾。此种情况也发生在其否定表达中,如:I don’t like summer either.Either是否定的“也”,也被放于句尾。
  4.学习方法
  除去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式英语出现的第四个主要原因为学习方法。
  首先,由于总是受到母语文化和思维的束缚,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无法直接用“英式文化”思考。所以翻译出来的句子总是生搬硬套。例如:“我把手机落在餐厅里了”有人会译为“I forget my cell phone in the restaurant.”其实可以简言之“I left my cell phone in the restaurant.”
  其次,反复犯同一类错误。不总结经验,导致天长日久,形成习惯。例如:“故事讲的是一个依靠卖火柴生活的小女孩。”译成英语时,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The story tells us a little girl who sells match for a living.”.如果说成 “The story tell us a little girl who sell match for a living.”就错了。通过学习了解到英语中表达第三人称单数的谓语动词需要在词尾加-s,以后遇到否定情况时就提醒自己不可再犯类似错误。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中式英语(Chinglish)帮自己解决了“燃眉之急”以后就抱以中式英语(Chinglish)可以随时解决紧急问胚的态度。延续并有意使用中式英语(Chinglish),给今后的改正工作徒增障碍。
  
  二.中式英语的解决办法
  
  1.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加强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学习和了解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和误会,学习者可以通过欣赏英文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媒介,学习地道的日常表达,尤其是口语。同时还能了解更多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等。如:《六人行》,这个情景喜剧中有很多俚语表达,如能尽可能多的掌握,那么与native speaker交沉会容易很多。此外,故事发生在世界金融中心—一纽约曼哈顿市的六位朋友之问。学习者通过学习欣赏,了解Big Apple(纽约)年轻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的理解英语文化。还有《绝望主妇》,这部作品的主角发音清晰易懂(尤其是主妇Bree的发音)。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时尚性有提高学习者研究兴趣的作用。
  2.学会总结异同
  除强化视听外,学习者还需要增加阅读量。这样既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学到更多的书面表达。阅读文献时,需要及时总结中英文的书面表达,归纳他们的异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实际上很多习惯用法、固定搭配、书面表达都需要见一个记一个。只看不记,就会出现“熊掰苞米”的结果了。说着容易傲起来难,持之以恒难上加难。
  所以,想从本质上改善中式英语(Chinglish)的问题,学会总结异同的主现行为十分重要。
  3.培养英文思维模式
  切忌翻译时逐字逐句、生搬硬套一多记一些native speaker 说的那些我们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的表达。例如,美国的女孩子互相称赞对方做的好,会说“You go girl.”可是我们习惯说成“You are great.”。再如:“此商品打七折”,用中式思维表达为:“The product is 70%discount.”用“英式思维”表达为“The product is 30%off.”遇到新兴词汇,不要想当然的翻译,认真地查找正确的表达方式,并学会如何使用,这样就把词学活了。
  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母语和文化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因而常常会在不经意地将其应用于英语学习,以致造成中式英语(Chinglish)。
  我认为我们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帮助他们意识到错误。此外,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语法知识的传授,并通过不同方式向学生介绍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英语学习者克服中式英语的障碍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陈洁.浅析中式英语[J]. 文教资料,2006,(14)
  [2]陈三东.中式英语特点浅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3]孙勉志.“Chinglish”现象浅议.海军工程院学报,1991 (2).
  [4]涂传娥.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及对策。河西学院学报,2004(6)
  [5]王碧颖.简析中式英语[J].长沙大学学报, 2007,(3)
  [6]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l993,(4)
  
  尹明花,女,吉林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