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7032

[ 周红宁 文选 ]   

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 周红宁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良莠不齐。我们对于那些良莠不齐的学生,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对他们的批评和训斥,甚至轻率地说他们不可救药。学困生的心理也有成材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只不过学困生的这些欲望,要求,自尊又是往往被我们忽略。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一个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必须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才能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状况,不断积极上进。
  用爱打通情感障碍
  学困生只有感到老师对自己真切的爱才会打开心扉,接受教育,要把爱生和知生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成功的突破口往往就是一个人特长﹑优点和潜能所在,一旦发现就要积极扶持,使其发展,并获得一定成功。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两次的成功增强自信心,从而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如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的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和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及时进行表扬﹑鼓励,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用热情激发上进心
  过去我们迷信批评的威力,以为只要我们批评的学生就一定能改正错误。只有批评才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法宝。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困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千万别让学困生认为,老师看到我的短处和缺点,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其实,很多学困生也在寻求着上进的路标,探索者前进的方向,当他可能走入歧途的时候,做老师的责任就是告诉他错在何处,鼓励他继续寻找新的方向。我曾经带过这么一个同学,他经常旷课,大家都说:“像他这种人,总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都凉了,于是我就到他家去找找,一路上我越想越生气,心想,一见到他一定要狠狠地批评一顿。然而,一到他家发现原来他病了,正躺在床上。问了情况才知道他打电话给老师请假,只是老师在上课电话没人接。说着说着,我发现他的眼眶竟然湿润了。通过这件事后我再也不批评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也尽可能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
  用鼓励触动每一位学生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给学困生一些“优惠政策”,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学困生由于基础,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因此老师每堂课都要注重从简单的,趣味性地知识入手,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和提问他们,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了他们。只要他们答对一部分,就要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在批改作业时,多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行!”,“你这次作业进步多了,下次努力噢!”等。就拿我们班的雪红同学来说吧,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不做作业,课余不与同学交流。我发现后,主动跟她了解情况,得知她父母在新疆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懂的知识得不到家人的辅导。我就给她一份怜爱,课堂上关注她,课后常与她交谈。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帮助她,发现她有一点进步就在班上表扬。并且鼓励她和其他孩子交流,一起玩耍,让她感受到温暖。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曲折地﹑螺旋式地上升过程,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学困生,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转化学困生,只要我们用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优待学困生,学困生会变成优秀生。
  
  周红宁,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让爱温暖学困生的心灵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