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语文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时下,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缺乏,我们在课改中也出现了许多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我们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低效和负效问题。实践课改新经验,着力构建有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下面,我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让新理念与课改同行
新课程呼唤新理念。课程课改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从根本上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程倡导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要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的中心。教育哲学早就指出:学生的最伟大之处就是他们有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需要教师去开发和促成。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有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教师
(1)教师要有准确、全面、集体备课的意识和能力。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是从备课开始的,备课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接受新的课改理念,按新课标精神备课。
(2)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生命的价值,课堂是教师的生命,教师要让心走进教室,课堂教学才会因教师和学生心灵的相互交融,相互感染,相互碰撞中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做多能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新经验、新方法。在反思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教学。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措施上下功夫。在语文课改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六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出示目标、点上牵动。使教学目标公开化,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步,自主探究、相互解疑。要求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第三步,展示交流,畅谈看法。要求学生把自学的结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评价。疑难问题全班讨论,共同解决。
第四步,教师精讲,面上引导。针对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指导纠错。讲关键点,讲易错点,总结答题技巧等。
第五步,巩固目标、当堂训练。课堂上留3-5分钟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特别是对学生来说掌握不太好的知识要进行重点训练。训练要有层次性,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六步,师生评价,以待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相互从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成长智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反思,在评价中提高,在提高中让课堂教学达到新的境界。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语文教学是一种生命姿态,这既是对“技”的把握,又是对“道”的高妙追求,愿这种姿态永远魅力四射。
马丽娟,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