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93

[ 杨亚红 文选 ]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 杨亚红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对个性下过不同的定义,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个性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作文的个性化”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两个层面。个性化作文指能够展示内心真实世界的作文,是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喜欢的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特殊体验的文本。“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儿童个性化作文要“描述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要“表达儿童自己独特的体验”,要“捕捉生存世界的细微变化”,要“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从而实现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指语文教学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
  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
  
  一.个性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之一:儿童语言心理学。儿童语言心理学认为幼儿期和儿童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5至12岁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分水岭。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心理的过程。
  理论依据之二: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心理学家把潜能看作人的内在价值,指出人的潜能的实现决不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规范性,后天的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发挥与压抑。因此要营造一种和睦的环境氛围,一种真诚的、信任的、理解的人际关系,使人的潜能开发成为可能。戈布尔说:“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的,乐于提高技艺和能力,乐于增强力量,因此要对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发展产生兴趣。”马斯诺认为: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或塑造成人的,而是依靠自身实现潜能的,环境的价值在于实现潜能的现实化。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二是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分支,个性化只是评价作文优劣的一个维度。作文个性化只是我们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个切入点。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将作文个性化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尤其重要。
  6、多元开放的原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广泛吸收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广泛团结志同道合者,摒弃门户之见,共同切磋探讨。
  
  杨亚红,女,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