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88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作者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写文章要有真情的贯穿,用情感的“经线”将珠玑之文连缀。纵观中外文学史,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成文。然而现今的中学作文教学,不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以模仿为主的功利主义技术训练常常占据课堂,结果使得学生的作文感情缺失、语言苍白。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使他们达到不吐不快的写作佳境呢?
一.延伸课本教材,强化情感渗透
学习完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家厚重的生死观、母子间真挚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有没有母子间难忘的小事,刚踏入高中校园,想对远方的母亲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踊跃,有的情到深处,潸然泪下。这样的感情渗透,学生渐入佳境,我顺势要他们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情在他们笔下流淌,“妈妈,当我蹒跚学步时,您帮我找好重心,当我牙牙学语时,您帮我纠正字音,当我惶恐伤心时,您为我拭去泪水。妈妈,谢谢您!”“妈妈,我该用什么颜色来描绘您,黄色太浅,绿色太淡,红色也不够鲜艳。”……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家长会上我把学生的这次作文发给家长们阅读,不少家长满含泪水看完自己孩子的作文,也充分认识到语文在培养孩子高尚情操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次作文反馈活动成为家长会上的一个亮点,也使得我这个初涉三尺讲台的青年教师深受鼓舞,在前辈们“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的笑语中继续前行。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挖掘课本,把握写作契机,进行情感渗透,摒弃程式化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写作,大胆地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丰富情感
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有一位男青年闯入教室,看样子他有些喝醉了,他对着学生咆哮道:“你们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我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学生们有的被吓住了,有的暗自好笑,有的沉思不语,男青年被随后而来的学校保安请出了教室。我顺势启发学生:“让我们姑且相信他说的事实,我们是该同情他,规劝他,还是谴责他?”教室里一片肃然,学生陷入了沉思,然后我临时决定写一篇以“多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这篇作文,学生交得又快又齐,写得又深又好。我又在评改上下了一番功夫,优秀作文不仅在班内交流,还推荐到校报、校刊上发表,从此,学生的作文兴趣日益高涨。
作文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的本源,通过作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集于生活本身,让学生懂得作文就要
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与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灵感。
三.评讲鼓励,以人为本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搞好学习的巨大动力。”评讲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讲作文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当学生受到鼓励表扬时,思想感情的弦被拨动,作文的创作激情被激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我在作文评讲时,注重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和进步,如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传神,写了与众不同的内容,错别字减少了等都会给予肯定。记得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您知道吗,是您的和善和肯定让我重拾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信心。”对于学生作文中的毛病,我从不妄加指责,而是跟学生一起讨论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怎样加以改进。这样学生的创作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产生了丰富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整个作文教学也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写作应是学生陶冶情操、燃烧心灵的过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辞畅。”教师立足于情感的渗透和鼓励,让学生全身心地领悟和激发,这样定能写出文、理、情并茂的好文章。
江洪,湖北荆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