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42

  

读远村诗集《浮土与苍生》

◇ 刘元英 潘国红

  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女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时,他的作品被译至海外,从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时隔十多年后,诗人远村在做总编之余,出版了几部散文集后推出第四本诗集《浮土与苍生》,再次引起诗坛的瞩目。
  对苍茫大地始终保持真诚而朴素的生命情怀是诗人远村追寻、张显和始终贯穿的主题。那种深沉的人文思考,那种无法排遣的世俗情结,那种散落于山山水水间的孤独景深和理性光辉,使他的诗拥有一种格外感人的力量,同时赋予诗歌独特的质素与迷人的光华。评论界普遍认为,现代诗人是无根的一群,但远村和多数陕西诗人显然与当下所谓的现代诗人不属于同一个类型,远村是有根的诗人。他的根就在这苍茫的大地上,就在这苍茫大地的无数苍生身上。正如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在序言中所说:“诗人更关注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开始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现实真相的批判。”
  我时常想起陕北想起养育我的村河/葬我先祖的高坡羊在崖畔上吃草/狗把鸡撵上了树梢顽皮的孩子一闪而过——《我时常想起陕北》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记忆永远是远村的牵挂,并且激发着诗人蓬勃的诗情,让诗人为这片土地深情而歌。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远村一直热衷于歌颂他的母土,他的组诗《民歌部落》以细腻明净的语言深情满怀地向我们诉说着亲人的故事,任凭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跟随诗人的背影来到故土深处,倾听大地的心跳,情感朴素真诚,感人肺腑,笔法老道精当,直达精神内核,十分难得。
  大的骨头最硬挖苦菜的妹子/挖到他的苦根/看到东边的红大隐进森林/——《大》
  妹是天底下多情的女子/月上柳梢头/妹梦见一个叫轩辕的酋长——《妹》
  这样的诗句令人潸然泪下。正如远村所说的,陕北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男人梦见的就是貂蝉,天底下最好的女子,而女人梦见的是酋长,是天底下最勇猛的男人。诗人以一颗敏感之心,行走在苍茫大地上,在岁月深处努力挖掘出熠熠闪光的部分,并小心地纳入诗行,这种朴素的乡村原生态情怀,最动人心。
  远村是从陕北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都市的,所以和其他诗人一样,对故土村庄怀有特别深厚浓郁的情感。远村笔下的村庄虽然贫穷落后、萧索荒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大地的苦难没有使他忧郁消沉,就像聂鲁达歌颂智利的山川、土地、人民,米斯特拉尔歌颂凄美浪漫的爱情一样,诗人满怀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感谢乡村,讴歌故土,热情赞颂素朴醇厚的乡村之美,这种情感是真诚动人的,发自内心的,从而使他的诗歌既自然明朗又意蕴深沉,更洋溢着温暖、向上、阳光的味道。无疑,这正是远村诗歌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有消息传来陕北大地危机四起/下地的种子在黄土中风干/老鼠白天到锅沿上跟人夺食
  我从心里否定了传闻,多么好的地方/男人英武得像个骑士 女人们生长美丽/民歌的山坡上一群羊啃着青草——《陕北来的消息》
  北方的星光照穿地上的葵花/我守护带露的梦乡/我跟树上的阳光一起长大——《北方》
  这就是陕北,一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却生生不息地生长着一茬茬男人、女人和民歌。
  远村的诗作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语言飘逸灵动,节奏缓慢抒情,结构精巧,视角独特,意象鲜活,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优雅、醇正的美学趣味。他对生活的深沉思考与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力度,拓展了诗歌的内涵空间,使他的诗作轻灵舒缓的同时不失厚重深刻,极为耐读。
  远村是真正的诗人之一。他对诗歌的坚定信仰,对大地的悲悯情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决定了他的诗作的非凡质素。他能在别人都已止步不前的地方,仍能发掘出新意,这种诗意化处理的能力,令人惊叹与欣喜。著名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诗意地栖居”,远村同样也追求这种至善至美的理想境地,诗意地栖居在时间深处,静静地,对生活作着深度思考。
  
  刘元英,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潘国红,西安外事学院经管学院教师。

读远村诗集《浮土与苍生》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