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ID: 156999

  

寓言作文创新立意四法

◇ 许 丹

  寓言作文写作时,考生完全可以在吃透原材料寓意和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创新立意,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避免众口一词,从而赢得好成绩。
  
  一.联系现实生活需要和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原故事做全新的思考,可以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改变讽刺对象。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头尾争大
  有一条蛇,它的头和尾巴正怒气冲冲地争吵着。头说:“我应该是老大。”尾巴说:“我才算是老大。”“你做梦!”头咬牙切齿地说:“我有耳可以听,有眼睛可以看,有口可以食,爬行时非我在前面不可。你有什么本事?”“哼!”尾巴冷笑道:“我让你爬,你才能爬!”“胡说,我照爬不误!”“好极了,那咱们就试试看。”尾巴说着就将自己在树干上紧紧地绕了三圈。头拼命朝前挣扎,可是无论怎样也爬不动。一天两天过去了,头吃不到食物,饿得精疲力尽,只得求饶:“快放了吧,我拜你做老大。”“尾巴这才放开树干。”头又说:“你是老大,理当爬在前面。”于是,蛇就由尾巴往前爬,没几丈远,便掉进一个火坑里活活烧死了。
  对这则寓言性材料,我们可以抓住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提炼其不同的思想意义:
  1、抓住“头”这个角色,从否定“头”的角度切入,可提炼出这样一些意义:
  (1)恃才傲物必将一事无成。(2)不能只管赌气,不顾整体后果。(3)在集体事业中,某些有才能的人,要锐身自任,当仁不让。
  2、抓住“尾”这个角色,从否定“尾”的角度切入,可提炼出这样一些意义:(1)社会上某些人,凭自己有某些掣肘的能力,就和别人争权夺势,要地位,结果让他做老大,还什么都不行。本故事讽刺了这些人不自知,而妄自尊大。(2)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并无实际才能,却凭着给人制造困扰爬上高位的丑恶行为。
  3、从头和尾的整体角度切入。可提炼出:(1)做事要注意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2)做事情要目标一致,顾全大局,不能争风头,搞分裂。
  
  二.把故事引入到另一个相似相近的个性事物上去,这就要尽可能在完全不同的两事物间找到联结点,抓住“远
  相似”去求新立意。
  
  例如,《伊索寓言》中狗和它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应用到旁的方面:不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却盯着计较那些本来虚无缥缈的东西,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而钱钟书先生能应用的更远: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得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三.给故事续写下文,一般要就原故事想象出另一个结果。例如: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的搔,并在老虎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如果我们想象一下下一步,猱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另外一只清醒的老虎,那么受害的就不会是老虎了。
  四.改换成另一个相反的故事,可以换成事情或做法相反,可以换成另一个相反的对象,也可以换成和原故事用意相反。例如:
  《伊索寓言》中有牛和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说:“请你不要胀了,当心肚子爆裂!”钱钟书先生读后感慨地说: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和牛比娇小的。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人。这样,彼此各有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钱先生把原故事改换成相反做法(比娇小),从而鞭挞了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哀叹了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
  
  许丹,教师,现居河北承德。

寓言作文创新立意四法

  • MB.. / 田 雯 朱汉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