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①可见写作教学与训练在语文教育中有其“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但是审视现代学生作文,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立意陈旧、选材单一、思路不清、认识肤浅、语言乏味、表达不畅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可归结为学生写作时思维活动的缺席。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②其中“学习思考”就是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写作能够“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④这些写作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参与。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1.作文生成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写作表达及修改誊正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进行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首先,在审题立意时要求审清题意。现在的作文主要有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两种。命题作文是指定作文题目,如“我的理想”、“失败是成功之母”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不会出现作文“跑题”的现象。话题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反映的主题来写文章,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判断结合所给话题,归纳出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综合运用,加之创造性思维的参与,才能确立适当且富有新意的题目和写作角度。其次,在选材组材时要紧紧围绕主题。有的作文虽然材料充实,但是没有主次之分,仅是“记流水账”似的简单罗列,缺乏层次性,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材组材时运用逻辑思维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分类、综合,选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写作选材单一、表现力不强的问题。第三,在谋篇布局上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章的结构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它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所以文章结构合乎逻辑与否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因此在写作时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综合、分类、比较等方法来对作文材料的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然后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前后关系,合理安排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位置以及内容的层次,使文章在整体上前后一致,合乎逻辑。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作文自相矛盾、思路混乱的现象。第四,文字表达要求清楚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既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使文章表达形象优美,又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使表达准确流畅,文章言之有序。
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从立意布局到材料选择、语言表述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2.加强写作中的思维训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能否清晰简洁地阐明某一事物原理,叙述事件因果,创造性地表达观点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严密造词、精细安排句子段落结构也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3.加强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过程。写作也是由小学时只是简单的描述事物发展到高中时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何种思维品质
思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写作训练中就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思维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力特征”,而在写作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下五方面的思维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所涉及范围的广阔程度。学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思维才不会贫乏与苍白,才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无话可说,观点片面。
2.思维的深刻性。思维具备一定的深度,思考问题就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够对所叙述的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避免认识肤浅的问题。
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敏捷程度。思考问题反应迅速,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确定写作角度,组织材料,谋篇布局从而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如果学生思维迟缓,敏捷度低,面对考场的限时作文就会手忙脚乱,无处下笔。
4.思维的严密性。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有条理地论证问题,清晰地陈述问题。学生在写作中力求用词准确、结构严密才能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而缺乏逻辑思维的学生,写起文章尤其是推理性的议论文往往就会漏洞百出,表述语无伦次。
5.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能够创造出具有价值的新颖的东西,能够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新的观点。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善于创新,从而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三.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
1.重视知识的积累。在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必须以坚实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学生大脑中必须首先存有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思维训练才能更加灵活有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和阅读所得,注意储备各种知识。丰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思路广阔,从而在写作中避免材料单一,语言贫乏,主题陈旧的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可以使主体对事物形成感性的认识,这是进行思维的前提。由于观察本身具有目的性,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不断地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本身就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解决学生写作时认识肤浅,选材单一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训练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形式和内容不宜作过多的限制。“要把统一标准、严格训练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⑤,打破单一的教师命题形式,提倡根据材料来写作的话题作文,提供给学生多角度的思维空间。当然这一方法依赖于以上两种方法的积淀,创造不是凭空想象,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和逻辑性。当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可以避免学生作文题材单一,内容乏味的问题了。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⑥要真正实践这一目标,无论是清晰明了地进行自我表达,流畅顺利地与人交流,还是深刻地、合理地、有创造性地认识问题,都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训练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理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杜草甬.编.叶圣陶论语文教育.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第54页.
②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73页.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2页.
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9页.
⑤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182页.
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7页.
参考文献: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2]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3]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邵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胡现锋 对中学作文现状的反思[J].网络科技时代,2007.8.
[7]张伟 论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建模[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常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