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式理论
1932年,心理语言学家F.C.Bartlett在他的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理论”(SchemaTheory),他认为图式是“以往的事件或经验的成功能性编组,这种编组总能在任何有机的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Bartlett,1932:201)。最初,图式理论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关于这一理论,许多语言学家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如:Rumelhart&Ortony将图式定义为“长期记忆中存储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而J.Anderson(1995)则将其描述为“一种范畴的体现(representation),包括其为何物、通常具有哪些部分和具有何种典型特征。这种信息用一种槽值结构(slot-value structure)表示。图式理论是心理语言学家用以解释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是长期存储在人脑中的所有的背景知识。它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几乎囊括了一个人的全部知识。
二.图式阅读理论
随着图式理论的不断发展,心理语言学家认识到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运用图式进行阅读理解实质上就是阅读者接受信心时,在大脑中寻找合适的图式,并运用这些已有图式去加速对阅读材料的解码。根据图式阅读理论,与阅读能力相关的三种图式结构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样。
1.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阅读者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语言图式是基础。如果阅读者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读懂文章中字、词、句的涵义,也就谈不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语言图式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词汇;语法;习惯用法。拥有充足的词汇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内容图式:概括地说,内容图式就是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它包括阅读者所掌握的一些文化背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调用与文章相合适的图式,阅读理解过程就会顺利进行,反之,就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所以当阅读者的头脑中有了充足的内容图式时,即使所碰到的材料的语言难度超过了阅读者自身的语言能力,仍然可以较好地理解这些语言材料。
3.形式图式:形式图式是指关于语篇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对文字材料各种组织形式的知识,如文章的体裁、内容组织的逻辑顺序等。在阅读过程中,当阅读者对自己所阅读的语言材料的内容结构形式熟悉时,他就会比较容易地把握好作者的思路,调用合适的图式,使阅读循着一条正确合理的轨道进行,加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
三.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将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理解中去,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应该遵循图式理论的三个主要步骤,即(1)建立图式;(2)激活图式;(3)丰富和完善图式。三个步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缺一不可。
1.建立图式
丰富的图式的建立,是进行阅读理解的基础。阅读者的头脑中必须存储有充足的图式,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从而对整个语言材料进行正确的把握和理解。建立图式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建立语言图式;2)建立内容图式;3)建立形式图式。
(1)建立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的建立可以从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三方面入手。第一方面——词汇。掌握一定的词汇是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有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阅读者才有对语言材料进行更好把握、更深理解的基础。第二方面——语法。语法也是建立语言图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阅读者往往会因句子太长,不会分析而无法正确理解句意,这就涉及到了句子的语法分析问题。传统的句子分析一般是先找出主语和谓语,但当我们遇到较复杂的句子时,要想找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往往需要先把一些较复杂的定语和状语挑出。看下面这个复杂句: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s when underwater welds are made in mild steel, or when welds are made in the air, using cored electrode wire, with a wide range of welding rates(0.12-0.47 cm/sec)are described.此句的主语谓语成为比较容易分析得出,即the special features…are described.剩余的划线部分都是此句的修饰成为。这说明分析复杂的修饰成为对理解句子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正确扎实的语法基础在阅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需要阅读者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获得。第三方面——习惯用法。习惯用法主要是指一些固定搭配使用的语法结构,它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The committee will consider this problem only when necessary.这句话的意思是“委员会只在必要时考虑这一问题”,而不是“委员会在必要时考虑这一问题”。句中的only when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搭配用法。习惯用法主要是阅读者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获得的。
(2)建立内容图式
英语阅读的能力不能等同于词汇和语法掌握的多少。事实上,在没有出现生词和复杂句的情况下,阅读材料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这就涉及到建立内容图式的问题。内容图式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等。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图式去解读所阅读的材料。
内容图式的建立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来完成。比如说,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对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学习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作为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汉语文化图式,但对西方的文化背景却知之甚少。例如:“To know one’s onion”指理解自己的工作,活动和研究的本质,并且能够能胜。洋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从来没有进入过汉语成语。尽管洋葱是一种最早在中东种植的作物,但在西方国家一直光为种植和食用。说英语的人无疑对此非常熟悉。如果一个人知道某件事就像知道洋葱的出处一样,那么他就一定精于此道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看电影、录像、听录音等途径来促进内容图式的建立。
(3)建立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语篇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文字材料各种组织形式的知识。不同体裁的语言材料都要按照某一特定的形式来表达其内容。比如说,读到一篇记叙问,我们就应该从文章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去分析文章。拿到一篇议论文,我们就应该抓住议论问的三大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从此处入手去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样式,所以阅读者可以通过听课及平时的大量阅读去熟悉每一种体裁的语言材料的组织特点,也就是对形式图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这样,在阅读时就可以运用自如,迅速调动相关的图式,把握好作者的写作思路,保证理解的正确性。
2.激活图式
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图式后,在阅读过程中也并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而导致阅读的失败。这就关系到怎样正确地饥活图式的问题。建立完丰富的图式之后,我们就要着手进行图式的激活,激活图式也需要正确而合适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语言图式的激活,我们一般采用推测的方法。
(1)根据构词知识来进行推测,即分析词的前缀、后缀及词根等来推测新词的含义。如前缀:un-、dis-、anti-等表示反意,re-表示重复,-ful、–able、和ous等表明该词是形容词。
(2)从上下文所提供的解释来进行推测。如:When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society, politicians try to find a remedy…something which will put things right.句中的remedy的词意由后边的词语作了解释。
(3)根据一般常识来进行推测。如:wearing a wide-brimmed hat is peculiar to cowboy.由于句中wide-brimmed是hat的修饰语,因此可以猜出该词是说帽子形状的,而cowboy一词又使我们马上想到了牛仔总是戴一顶“宽边帽”的形象,这样,通过推测,生词的词义便知道了。
以上几种只是推测方法中的几例而已。其实,每个阅读者都有自己的推测方法,推测过程与读者自身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有关。图式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利用背景知识去激活相应的图式,以促进人们对语篇的理解。另外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图式,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信息处理方法,这对激活已有的图式很重要,对阅读者来说,外界信息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自上而下”(bottom-up)。这一过程是利用低级的字、词、句进行解码,它能使读者敏感地寻找、挑选和组织他头脑中所缺少的新信息。另一个是“自上而下”(top-bottom)。这一过程是利用背景知识进行观测和判定,它能使读者的头脑迅速地调集过去已掌握的知识并对其多阅读的内容作出预测,再把已有的知识和新进的信息加以比较和综合,通过对所作的预测进行验证,从而采取补充或否定、修正等调整加工的办法来完成对全文内容的解释。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总是同时进行、相互弥补的。
3.丰富和完善图式
阅读过程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阅读者错误地使用了某一图式。当阅读者错误地运用了某一图式难以解释新的阅读材料时,理解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便产生了完善图式的动机。在这中情况下,阅读者可以通过口头的或者书面的小结来总结一下问题的所在;或者通过与其他阅读者进行交流,以及向老师求正等方法,对已使用的错误图式进行扩展、限制或修正,使图式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经过改善后的图式,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新图式。新图式是对原有图式的完善。图式完善了,相应地,阅读能力就提高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正是我们阅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必须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以文章中提供的线索为依据,结合原有图式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测。毫无疑问,“图式理论”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了很多启发。事实证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越多,阅读时激活的背景知识就越多,领会的内容就越多,阅读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每位阅读者都应该重视“图式理论”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伊秀波,刘毅,孙力平.图式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6(3).
[2]林斯坦.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理解〔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明远.图式理论与外语词汇习得〔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
[5]David W.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钱建伟,男,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