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是指教师和学生诗意化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这是一个诗意的“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了的世界。语文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要创造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
一.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动因
(一)任何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人生活在世界中,并在世界中展开自己的生命与人生历程,与个人实际生活发生真实“牵涉”的世界的总和构成人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人的根基,任何教育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界限,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立的现实基础只能是其生活世界,除此之外,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化的装饰。
(二)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世界。人的语言跟人的生活、人的世界是一致的,人的心灵就寄寓、栖居在语言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素养产生于生活,并且和人一起也发展成长于生活。语文浓缩着民族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心理结构,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人生活的四周,塑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人的生活、人的根基,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尤其是个性发展和人格成长,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成就的,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得以发展和形成。
(三)“语文生活世界”原本是“诗意的”。人原本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的;“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诗历来具有哺育人类发展的独特作用。诗意的语文生活就存在于平凡、现实的生活——课堂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读书生活、面向大自然和社会的生活、自我反思的生活之中。当今语文教学和语文生活之所以处境尴尬、倍受责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利用并刻意去完善和创造这个世界罢了。
总之,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是一个将师生们全部的生活世界诗意化了的生活世界,是一种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更具有语文味、文学味、艺术味——因而也更真实、更本质的生活世界。这是最理想的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世界,也是最理想的生活的世界,同时也是最理想的“立人”世界。
二.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意义
(一)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可以使学生将现实生活改变为富有诗意的生活。毋庸讳言,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枯燥乏味、充塞焦虑和忧愁的。对此,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不仅不漠视、不回避,而且直面思考并使之成为教育资源。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使人追求自我身心的自由和生命的价值;使人具有广泛的兴趣、敏感的心灵、发达而敏锐的智力;使人具有充沛的活力、伟大的激情、包容天下的爱心和新鲜活泼一点也不疲倦的精神……这种生活凸显了生活的内在本质,会使师生们感到特别自由、特别充实、特别富有情趣,也特别幸福,因此每个人都能快乐地学习着、生活着、创造着,并迅速地成长着。如教师在每个学生的生日分别送一个小礼物;每次放假,教师都和学生外出旅游,一起享受那风雨同舟、相依为命的感情和幸福;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就罚唱支歌或写说明书;学生把班级命名为富有诗意的“未来班”,共同设计班徽、绘制班旗、创作班歌,使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这些都是充满平等、宽容、创造精神的生活,都是充满着人性、人情和人道精神的生活,都是朝气蓬勃、洋溢青春气息、令人向往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世界正是师生们“诗意地栖居的大地”。
(二)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能够使现实的生活成为学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弘扬内在精神,建造精神殿堂,具有充实而高尚的内在精神、丰富而活跃的思想,是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的灵魂之所在。诗意的语文生活能给人有限的生命最需要的东西:自由、自主、自尊;静思、凝神、明觉;温柔、安慰、寄怀;感动、激情、奋发……能给人最为丰富、深刻的精神享受。当师生们漫游在书海里并和古今中外那些最伟大的人物相会时,当他们在生活中有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时,语文生活就成了他们充满情意、想象和爱意的世界,成了他们神往、陶醉、才情焕发的世界,成了他们理想的精神家园。如教师和学生一起逛书店、看画展;一起去采访,搞社会调查;一起看《焦点访谈》、一起谈论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而且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带入课堂写进作业写进作文,这是多么丰富而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语文生活世界有着数不清的梦幻和欢乐,难以穷尽的情趣和意味,时时都会如彩虹流霞般美丽可爱,形成人世间生命之力和生命之美最为奇妙的诗意景观。
(三)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使学生把现实生活变成生机勃勃的语文学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语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痛苦和无奈。诗意的生活使语文成为师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现实生活和生命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掌握世界的方式。语文已经融进他们的生活并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生活的广阔时空都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课堂。同时语文也给了生活中的他们以更深厚的人文精神素养,更强有力的灵魂唤醒,更多的人性、人情和人道,使他们更知晓人生、社会、道德、公正、真理,更引发他们对未知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向往,激起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可贵的浪漫主义情怀。——教师让学生将真情记入日记,办《班级日报》;开展“每周一诗”活动,学生诗情涌动,思想放飞;文学社的创作热情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创作热情,作品登在十多家报刊上,“原来这就是诗啊!”全班学生都成了诗人;上街“捉错别字”,这样的语文训练“真是太有趣了”……(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这就是语文,真正的语文;这就是语文生活,真正的语文生活!和那些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言警句和“之乎者也”的语文教学相比,这才是最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最富有诗意的语文生活境界。
三.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弘扬内在精神,寻求灵魂幸福。没有丰富昂扬的内在精神,就不会有丰富而活泼的语言。多年来,语文教育的悲哀就在于剔除了语言中的精神,只重语言而不重精神,结果丢了精神也失去了语言,同时也戕害了“人的本质”。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以人类的全部文化财富为教学内容,以广阔的生活为课堂,以唤醒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升入新学校进入新班级,班主任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语文教师坚持给学生读具有时代精神的报告文学、文学名著,每篇文章都让学生汲取其中的人文精神;坚持让学生精神昂扬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高屋建瓴的视野,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让学生具有创造的灵气——不断地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就是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的追求。
(二)拓展生活领域,创建成长乐园。语文生活世界的狭小,意味着贫乏。贫乏意味着生活的艰难、苍白和悲苦,意味着生命力的贫弱、衰退和枯竭。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具有开阔的视野,把语文扩展到师生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课堂生活、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外读书生活、亲近自然和社会的生活以及自我反思的生活之中,让语文和师生的生活同步,和师生的生命同行,让语文和师生一起享受生活的魅力和欢畅,一同经受生命的磨难和哀伤。把学生带到春天的原野,让他们诵春天的诗、唱春天的歌、画春天的画;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型建筑工地,去感受历史的风尘、书籍的气息、科技的力量;让学生和作家、企业家、科学家、修理工、环卫工人对话,让他们了解各种人物生命的轨迹和奋斗的精神;让学生走进名著去感受简·爱的人格、保尔·柯察金的追求、桑提亚哥的硬骨……多一种生活,就多一份经历,多一种人生体验,多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生活的丰富,就是语文的丰富,就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也必将带来人生境界的提升。所以拓展语文生活世界的领域可以让师生们开阔视野,使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题的体验和氛围,从而使他们的语文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完整,更加美好。
(三)开展真诚对话,获得人生意义。人生在世就要说话听话,这对话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也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而对话则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了语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生活就是一种对话生活,语文人生就是一种对话人生。人就是在与文本、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对话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本质,构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确认自己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的,也就是在对话的经验共享中获取知识、意义和价值,从而创造自己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心灵生活,赢得自我发展。课堂上围绕话题如“祥林嫂死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怪她自己吗?”“得知丢掉的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会怎样?”……创造真实情境引发对话,会给师生们带来探究的乐趣和艺术的享受。与社会、与大自然、与家庭成员及自我对话等等,都能促使学生以他自己的方式即诗的方式把他经受的语言之体验形诸语言,使师生们获得丰富的人生意义,同时也构成诗意的生活方式和诗意的个性人格。
教育本应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色彩,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就是这种植根于现实的理想生活世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凭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凭着对灿烂文化和语文的热爱,凭着勃发的才情和智慧,凭着与学生的真情交往和对话,和学生一起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一种弥漫着人性光辉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境界,一个广大无边、意蕴丰厚、生机勃勃的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
宋端凯,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邳州。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