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需要理性的启发,更需要感性的实践。语文就是生活,蓝天下的大自然就是一座天然学校,是滋润儿童心灵的甘泉。
生活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能将书中的文字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语言,就像种子的萌发,需要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泽一样,要想学生热爱语文,就得让学生回归生活,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
教学《泉城》时,教师如没让学生欣赏过多姿多彩的喷泉,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闭目想象书中描绘的情景,那就太为难学生了。泉水喷出时,水珠四射,如银花朵朵;白浪翻滚,像银花盛开;晶莹剔透,像明珠散落;声音洪大,如虎啸狮吼;声音低细,如秋雨潇潇。这样的景象如果学生没有见过实景,光凭老师分析,怎能想象出它的壮美?我想,教师如果让学生有了生活的实践,有了感性的经验,再来想象各种姿态的泉水,读出泉水的壮丽、秀美,对于极富想象力、创造性的儿童来说,无疑是给他们奠定了抒发情感的基石,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从而也自然缩短了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距离。这个时候的想象过程与美读过程,必是智慧与情感齐飞,知识共灵性一色。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时机,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呼吸到山野的风,让学生有机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丰富他们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积极创造美、主动表达美的良好感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