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 课内师生平等对话
要让学习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这样方能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
1. 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对话”的必要条件。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真实又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于和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记得在迎接普通话过关测试的那一个阶段,我经常在课堂上范读。没想到,有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别生气,其实您普通话不标准,昨天课上读错了许多字音,主要是平翘舌音不分,但我们会为您保守秘密的。”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辩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公开了学生纸条上写的内容,纠正了上次的误读并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先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听我读一篇文章,找出我读错的字。”读后,学生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错误,令我一阵汗颜。我在他们纠正下反复朗读,读得特别小心,终于“老师们”给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此后,我讲课如履薄冰。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渐渐地那种尴尬变少了。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对学生要平等,真诚以待,民主对话,彼此才有收获。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呀!
2.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是“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即使学生的答案真是错了,在评价时,我也会这么说:“再想想,离正确答案不远了。”“感谢你,为其他同学提供了讨论的题材”等等。)我认为只有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尤其是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才能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才能让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二、 课外师生用心对话
“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交心。这样的对话润物无声,不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适宜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呢?
1. 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每天早上我习惯地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聊上几句。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
2. 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瞧!他们活动的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3. 休息日校外偶遇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4. 电话和学生沟通时。现在通讯方便了,每当晚饭后,教师可拿起话筒,跟学生聊聊:“今天班里谁表现得最好?”“今天老师上的课你听懂了没有?”等。这时,由于师生不是面对面谈话,学生就没有约束感,往往会畅所欲言。
三、 纸上师生情感对话
1. 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写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2. 利用日记和学业生对话。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其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而日记的特点是私密性,所以,学生能够在日记中吐露真实的心声,老师批阅学生的日记能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3. 利用卡片寄语和学生对话。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用“卡片寄语”方式提出鼓励、批评和劝告,更容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他们收到老师充满关爱的“卡片寄语”时,首先会感到新奇。其次,内心就会产生一股暖流,生成一份激动,流露一种感激。如我给某学生的卡片寄语是:“你的字很漂亮,作文写得也挺棒。同学们都把你当作学习的榜样,还有许多人在追赶你,你可不能松劲啊!”这段话,无疑给学生加了一勺油,又好似快马加了一鞭。再如,我给一位差生的寄语卡片是这样写的:“学习是一种艰巨的劳动,需要不懈的努力,一次举手发言,一次清晰作业……加油吧!”清代教育家颜光说:“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差生的对话,要力寻其闪光点,帮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
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的“对话”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磁场,这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西横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