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语道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聪明的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的确,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感知语言,增加积累,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又一热门词汇。然而,静下心来仔细审视我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也会发现无论是老师的阅读指导还是学生的阅读习惯,都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既然是一种时尚,就难免有随波逐流、哗众取宠的地方,其真正效果也让人质疑。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智慧的生存方式、让更多的孩子真心爱上读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题目。
一、 选择读物 科技的发展带来知识量的剧增,各类读物令人眼花缭乱。选择书籍成为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应该从经典名著开始,然而经典名著虽然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但名著大多年代久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差甚远,其语言与现今的语言有极大的差别,学生对这样的读物兴趣索然,这样的阅读只会让他们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在阅读中他们找不到乐趣,反而会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从而丧失阅读的兴趣。所以课外书的选择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孩子读起来得心应手,兴趣有了,自信心强了。所以在读书问题上,应当倡导“经典”与“流行”兼容,博采众长,尽量使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学生实实在在的需要。在选择读物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参考享有盛誉的儿童出版社推荐的书单,可以浏览一些阅读网站选择书目;可以关注一些近年来获奖的图书;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推荐。
二、 老师表率 课外阅读仅仅是学生的事?当然不是。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能培养出一群爱读书的学生。阅读是语文老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老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会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沟通心灵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哪些书?读了多少书?因为只有我们读过这些书,才能用书中营养滋润孩子。
另外,教师还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环境,打造好班级的阅读平台。可以从氛围的营造、环境的布置、活动的开展等各个层面展开。比如,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出关于读书的板报,开辟读书专栏,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总而言之,课外阅读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更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他们爱读书习惯。
三、 指导阅读 阅读具有个体性,要注重个性化。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学生的阅读可以随其自然任其发展,扔几本书让学生读读就算了事呢?显然不是。这样的阅读并不能达到有效的目的。所以老师要从阅读实际出发,设计多种指导课。
1.读书方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根本目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科学读书法的指导是关键。
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规定他们阅读的固定程序:晓知大意,再找到文章中最能打动自己的部分,注重自己阅读的感受。介绍一些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读童话、寓言、小说时,要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要重点体悟诗歌的优美情感,体会音乐般的美妙节奏;对科普读物则应注意记住里面的一些科学数据和科学知识。
在读的过程中,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努力做到眼、脑、手、口并用,对于所读书的重要的部分,适当地圈、画、注,边读边思,记读书日志,摘录材料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及时写下读书的感受。
2.读书交流课。孩子的阅读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提供平台创造交流的机会,这将有利于阅读的深化,还能够拓展孩子的思路。阅读是一个动心、动情的过程,阅读过程中文字常常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我们应该抓住动情点作指导。例如:带领学生读《青铜葵花》,我结合该书的特点,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精心选定了几个有较大张力的话题,让他们讨论。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在他们的话语和文字中有忧伤,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同时,通过大家共读一本书,同学们对这本书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
老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运用这些活动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开图书推介会,让学生对自己所推介的书进行宣传,既激发学生广泛涉猎的兴趣,又可以激起其他学生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来展示学生阅读的成果,比如:美文诵读、古诗背诵、读书手抄报、读书笔记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既检验他们阅读的收获,又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益处,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也有人说,阅读是人的本性,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须。但爱读书的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语文老师着意培养的。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爱上阅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