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子的可爱之处,恐怕一般人都会想起《论语·雍也》所记载的那个场景。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因为会见名声不好的宋国美女南子,发现子路不高兴,孔子便发誓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那么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圣人也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而采用普通人对天发誓的方式,这种喜剧效果便构成了孔子的可爱。子路为什么会不高兴呢?因为颜渊曾向老师问“仁”的纲领条目,子曰:“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子路看来,老师会见名声不好的南子是不符合礼的。会见当然既看了,又听了,还说了,至于做了什么,子路不知道。老师的言行不一致呀,子路当然不高兴了。孔子这种说与做的矛盾,便喜剧般地显示了圣哲的平凡,可爱也便油然而生。
其实,孔子的自相矛盾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出他的质朴可爱。关于君子,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大意是:在文化方面,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至于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我还没有做到。子曰:“君子道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大意是: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在这两段记录中,孔子都说自己还算不上君子,够谦虚的吧。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要迁到九夷地方居住。有人说:“那里很落后,如何能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住到那里去实行教化,还有什么落后的呢?”由谦虚的“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到意气风发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种看似的谦逊与飞扬的自信,折射的不正是孔子的质朴与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