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119

[ 刘广雨 文选 ]   

我的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 刘广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调出学生的实践经历,写出生活的本真状态,抒发真挚情感;要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向课本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最佳的情境来源于生活本身。我所在学校坐落在农村,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常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上作文课。春天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桃花、梨花,看花的颜色,闻花的气味,观察蜜蜂采蜜、蝴蝶飞舞;夏天去梨园捉蝉,看蝉怎样从洞里爬出来,怎样脱壳;秋天帮助农民采摘梨子和苹果,亲口尝尝果肉;冬天参观猪舍,让学生拔一棵新鲜的白菜扔进圈中,看小猪们如何抢着吃。学生就地取材,立即动笔。无论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还是片段练习,从孩子的视角,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苏教版小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有一道习作题,要求学生写一处景物。我不谈作文要求,不讲写作理论,也没有布置写作任务,而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学校的花园里,来到假山鱼池旁;走出学校,来到田野里,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从多方面观察;让学生即事、即景、即情作文,从生活中捕捉灵感,生活成为写作源泉,学生都感到有内容可写。
  欣赏着学生的篇篇作文,就像和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在对话,仿佛走进孩子们那五彩缤纷的世界,呼吸着童真的芬芳,感受着他们对生活的喜悦和热爱。
  
  二、 在阅读中研讨作文技巧
  
  1. 学生分组阅读,提出问题。“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新课标”对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的要求。为有效阅读,我组织学生分组阅读,我也参与其中。在读书的时候,我鼓励学生用心灵去和作者对话:假如我是作者,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使用了哪些优美词语?这些佳句起了什么作用?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学生共同探讨或自问自答,我也相机说出自己的感受,以此引导他们。讨论结束后,我让他们谈谈学到了哪些知识,把自己印象较深的内容写下来。思路一旦打开,就能写出一些有内容的作文,甚至创作出有血有肉的佳作。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 探讨写作思路和方法。叶圣陶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向这个例子学习,其中的好词佳句要仔细咀嚼,构思布局要认真领会,写作方法要灵活掌握。如教学《荷花》第2节时,我指导学生品味4、5、6句的妙处,这3句写的是荷花半开、全开、未开时的不同形态,修辞手法巧妙,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衔接,这些紧凑的句式、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荷花图,学生感到生动逼真。在学习优美段落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段落布局的精妙所在,《荷花》的第4节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叙写层次清晰。学完《荷花》这篇课文,再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布局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让学生从中学到写花的构思方法,即:闻花——看花——变花。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事半功倍。学生在写油菜花、桃花、梨花时,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有的同学能部分仿写,有的能全部仿写,个别能有所突破、创新,作文写得比较优秀。
  3. 展开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引导学生张开联想的翅膀,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课文的结尾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思路,想象小骆驼又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次它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再一次地嘲笑小骆驼长得丑,自信的小骆驼就邀请小红马和自己一起到沙漠里走一趟,在沙漠中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有的说在沙漠里小红马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得很艰难,此时才觉得小骆驼厚脚掌用处大;有的说沙漠骤起风沙,铺天盖地,小骆驼学着妈妈的样子,闭上双层睫毛的眼睛,关上鼻孔,风沙进不了眼鼻。小红马却惨了,眼睛、鼻孔全都是沙子;有的还说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驼峰供给养料,不用吃东西,小红马可是饿得两眼冒金星;还有的说从此以后,小红马再也不敢嘲笑小骆驼长得丑了。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构思出新颖的情节,创造
  出新奇的形象,从而加工剪辑成独具个性的作文。
  
  三、 变“批改”为“交流”
  
  “新课标”提出:“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有益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和学生平等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作出针对性的评点,指明努力的方向。
  1. 当面交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面批”最有效。习作收上来,立即批改,当面对话,改正错别字,询问写的理由,即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理清学生的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问题,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面批还可以避免因不了解学生想法而出现的错误。
  2. 文字交流。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批改可以让师生之间进行真实的心灵对话,共同探讨,消除学生畏惧教师的情绪。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判断每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建议。还可以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氛围中进行师生心灵碰撞,感受学生的天真和美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循序渐进,训练得法,才能让学生爱读、善写,享受成功写作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鞍湖实验学校]

我的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目录